浓浓秋意中,喝上一杯机器人泡的奶茶;走进“数字化工厂”,看电脑上的设计图稿通过cnc传输,用数控机床完成“建党百年浮雕”的加工;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的指导下,亲手做一把“独具宋韵”的西湖绸伞……在名城杭州,有许多未曾被发现的“隐藏惊喜”。“926”工匠日,一支城市体验先行队来到杭州第一技师学院,根据名城工匠数字地图,探索城市匠心之源,见识并体验了“一揽子”杭州产业息息相关的工匠技艺。

瞄定产业,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

走进生态园林产业学院,花束盛开,相映成趣。袁星群等学生展示了花束架构、花束设计、新娘花头饰等各个场景和应用的精湛花艺。作为来自湖北恩施的贫困帮扶生,袁星群经过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两年学习,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花艺项目的国家队选手。

在烹饪名师工作室,老师带着学生展示“指尖技艺”,须臾间一朵精致艳丽的面塑玫瑰在指尖诞生,被赋予了永久的生命力。说到杭帮菜的江湖,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餐饮休闲产业学院不得不提。杭州几大著名饭店的厨师长,一半以上都出自这里,使其成为杭州餐饮界的人才摇篮。

据医药健康产业学院院长张晓军介绍,为了跟企业生产全面接轨,院里的药物制剂生产流程模拟了小型化的企业生产车间,每个环节一个不少。“在健康制造、健康管理、健康服务的道路上,我们与产业单位积极协作,将工匠苗子输送给企业,由企业依托学徒制进一步深化,在学习和实践中侧重工匠精神的注入,用这个模式助力最初的匠苗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

除此之外,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数字化工厂”、3D打印,智能控制产业学院的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无人机表演等活动,系杭州数字第一城建设中涌现出的新兴产业,蕴含以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为特色的新职业匠艺,都成为了数字地图上的独特体验。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餐饮休闲、医药健康、生态园林、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五个参观点,系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五个产业学院。这些产业学院根据专业特点、自身条件、产业需求,或选择依托共同的基础,或围绕核心专业,或面向职业群,或对接产业链,建设专业群,形成了由政府、行业和骨干企业代表共同参与管理的,以二级学院机制运作的产业服务平台。

“产业学院开设的专业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式‘动’、跟着产业升级‘走’、围绕企业技能人才需要‘转’,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专业群,为杭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人岗匹配’的高技能人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副院长陆卫国说。

“按图索匠”,用数字赋能“名城工匠”建设

在西溪创意园的“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宋志明亲自授课,带领体验者各自制作了一把西湖绸伞。“体验过才知道,做一把伞很不容易。西湖绸伞每一环都套牢,没有匠心的注入,不可能完美。”活动体验者,媒体人张一禾表示。

撑开一把伞,收拢一节竹,西湖绸伞蕴涵的工艺举世唯一。据宋志明介绍,西湖绸伞有八十多年历史,其工艺复杂,多达七八十道工序,而课程设计通过几个精髓工序突出伞的价值,让公众在体验中得到乐趣,了解和参与非遗文化。

“我想学茶艺,学咖啡,学烘焙”“企业想找一位智能制造专业的专家”“我想报考电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等级”……通过名城工匠数字地图,你的这些需求都可以找到答案。名城工匠数字地图把杭州工匠学院“杭州第一技师学院主基地”“杭州市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匠心’推广基地”“杭州城市品牌促进会‘名匠技艺’传承基地”“千岛湖-大下姜‘乡村工匠’培育基地”4个基地以及40个纳入杭州工匠学院工匠名录的成员从线下搬到线上。同时,设立数字地图线下体验点,把线上资源引流到线下。通过名城工匠数字地图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为工匠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宣传手艺的平台,为企业建立一个动态的高技能人才的资源库。感兴趣的市民也可以通过“地图”报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认定和体验活动。

本次“按图索匠”活动由杭州工匠学院和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组织。下一步,杭州工匠学院将利用名城工匠数字地图平台,深化“名城工匠”培养生态建设,助力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聚焦“匠苗”培育,服务“匠才”成长,着力打造“浙派工匠”新样板。

(记者 姚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