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比亚迪召开新能源乘用车欧洲线上发布会,面向欧洲市场推出三款车型,包括汉 EV、唐 EV及元PLUS,这次发布会关于介绍车型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就再熟悉不过了,最吸引人的是这三款车的售价,元PLUS德国预售价格为3.8万欧元,汉和唐德国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

这样的售价很多人开始同德国的燃油汽车比较,比如说宝马5系、奔驰E等,不过毕竟属于两个阵营,从用车习惯上毫无可比性,但同样在德国销售的特斯拉就受伤了啊。


(资料图片)

在国内,比亚迪和特斯拉算是针尖对麦芒的竞争对手,对于哪方的车更好在网上不知打了多少口水仗,在销量上特斯拉和比亚迪也是数一数二的存在,在价格上特斯拉还高比亚迪一头,不过看看特斯拉Model Y在德国的售价,5.1万欧元-6.7万欧元,孰高孰低在国外市场一目了然。

特斯拉的领先之处

如果说特斯拉的“黑科技”,在硬件上可能说不出来,特斯拉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定位非常明确,车上的电池前几年主要从松下采购三元锂电池,最近国产后主要与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合作,车上的电机是从台湾富田采购的,特斯拉高端车型使用交流异步电机,而中低端车型依然是使用永磁同步电机,在电机技术上比亚迪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永磁同步电机上限在那里,二者差距并不大,特斯拉真正厉害的是电控技术和辅助驾驶技术。

特斯拉完全自主研发的BMS电控技术可以说非常出色,在整个电动汽车行业中都是顶级的存在,强大的电控技术可以让电池更稳定的工作,简单的来说,BMS电控技术可以将整车每一节电池都监控起来,根据不同的车况调整每一节电池的输出,有效节省电能,而这种监控还有一个好处是让整车的动力线性非常平滑,比如加速抬头、减速点头等驾驶感受要比比亚迪好得多。

举个例子:唐EV 尊享型的总功率为180kW,总扭矩为350N·m,搭载108.8kW·h的电池,续航在730公里左右,Model Y后驱版(磷酸锂铁)的总功率为194kW,总扭矩为340N·m,电池容量60kW·h,续航在600公里左右。通过这两款车型的对比不难发现,动力上差别并不大,但在续航和电池容量上的比值差就非常大了,这个差距有一部分是电控技术控制的结果,但也不是比亚迪的电控技术一无是处,唐 EV作为7座SUV整车重量达到了2.3吨,而Model Y只有5座,车重1.9吨。

其次是特斯拉的辅助驾驶技术,特斯拉自主研发的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或者短期的未来,都是遥遥领先的存在,辅助驾驶的核心在于信息识别收集、数据运算分析和AI智能紧密的配合,背后涉及的学科更是非常复杂,比亚迪的辅助驾驶相比起步晚而且差距明显,不过特斯拉的辅助驾驶是要额外购买的。

比亚迪的“科技与狠活”

这么看来,特斯拉确实有独到的地方,但不多。

比亚迪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积累可是不容忽视的,很多人不知道全套技术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意味着什么,就拿比亚迪唐 DM-i 来说,当时很多车主反映唐作为一辆SUV,纯电续航里程只有112KM,这点续航根本不够看的,于是在比亚迪唐 DM-p发布的时候,直接满足消费者需要,推出比亚迪唐 DM-i 252KM版本,研发设计和配件全在自己手中,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不用额外考虑车体结构不稳定、电池装不下等问题。

至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就不用再赘述了,大家看不烦我都要说烦了。

都知道电动汽车的续航非常重要,但很少人提及充电速度,其实个人感觉,充电速度比续航更为重要,就像以前的手机会宣传电池容量一样,快充技术普及后,还有谁还在意电池的容量有多大,没电了充五分钟的就够用,所以充电速度在电动汽车上同样适用,但为什么都不提及呢?因为搞不定。

现在一般的充电桩电压上限在500V左右,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电池包电压要小于500V才能冲进去电,而对电流上限又有限制,所以想让充电速度快就得考虑怎么提升电池包的电压上限,电池包电压高了又和充电桩电压上限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车企开始在各个城市建超级充电桩,还有选择换电池的,都是在规避一般充电桩的500V电压上限。

而比亚迪选择了研发自己升压充电技术,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驱动复用升压充电技术”,升压充电可以将一般充电桩的电压通过升压电路提升电压之后,再往电池包里输送电能,目前升压充电技术先行者前有保时捷Taycan,第一辆采用电荷泵将电压升至800V的电动汽车,其次就是比亚迪的驱动复用升压充电技术。

比亚迪的升压技术非常复杂,通过电机的线圈和IGBT模块组成三个并联的boost电路,通过调整三相不同IGBT开关的占空比和频率,来实现对充电桩电压的升压操作,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利用了初中物理变压器的简单原理,交流电的电压能变无非就是线圈的不同。

但是这种创新也是得考虑升压时产生的巨大热量,电池、电控技术也要考虑进去,当年比亚迪e5的电池包就达到了633.6V,不出意外至少在E平台2.0时代,比亚迪就开始布局升压充电技术,技术没有凭空出来的,比亚迪每一项黑科技都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所以,对比了比亚迪的这些技术积累和优势,在欧洲卖到这个价位,大家觉得合理不合理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