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长幸 刘敏

通讯员 葛虹菲 甘四兵

“华新在数字化转型中非常注重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运用,促进了业务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果,走在了行业前列。”

2021年12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教授一行到华新水泥调研交流,他对华新水泥的数字化转型之路大加赞赏。

百年老店出新酒,作为我国建材行业龙头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不玩虚的,从认知到战略到战术行动,无一不体现了专业、务实的特色。

故事还得从2019年说起,华新虽然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但是在数字经济浪潮下,仍然面临着怎么转型的困惑,李叶青总裁慧眼识珠,决定聘请海归IT精英汤峻作为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的“操盘手”。

汤峻是拥有20多年国内、国际经验的IT老兵,一直从事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相关工作,客户中包括多家世界500强公司。2019年5月,他加入华新水泥,任CDO(Chief Digital Officer,首席数字官),数字化总监。

加入建材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企业,汤峻难免会有一些犹豫和疑惑,水泥制造的数字化到底是能起什么样的作用?公司到底有多大的决心来认真做数字化?

任职华新水泥2年以后,李叶青总裁对数字化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公司上下对数字化战略的认知超出汤峻的预料。两年多来华新数字化转型取得的骄人成果,也见证了这个海归IT精英与传统行业碰撞出的数字化火花。

认知

数字化是长期战略和竞争力提升工程

汤峻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水泥制造的数字化到底能起什么样的作用?

这个问题,既是汤峻面临的问题,也是华新水泥上上下下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华新水泥助理副总裁、CDO&CIO,汤峻拿大家熟悉的“市民之家”进行了说明。

现在各地成立的政务服务中心,就是借助信息技术支撑,打通厅局委办的数据孤岛,优化以往的组织架构、服务模式,集中办公,实现市民办事“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极大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有没有发现,科技进步促使组织架构调整、岗位角色变化、生产关系优化,进而实现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也是市场主体以生产管理降本增效为目的数字化转型过程?

“传统工业+数字化创新”是华新水泥长期坚持的四大战略之一,从集团层面一直将数字化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方向。

华新总裁李叶青在“5G+工业互联网”大会发言中指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提升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效率,提升竞争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响应、赢得先机,最终实现公司的长远战略,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真正目标。”汤峻表示,正因为数字化的回报是长期性的,短期内先要投入人力物力,所以管理层必须先对此形成统一认识,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行。

另外,去年以来,受海外疫情蔓延、全球流动性宽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连连攀升,传统制造业承压明显。在碳中和的背景下,高能耗的水泥企业面临更为严厉的节能环保政策,同时包括成本的上升以及产能过剩、行业间恶性竞争等问题,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所以,宏观背景也要求企业必须做数字化转型。

战略

百年老店如何建设数字化“上层建筑”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华新到底有多大的决心来认真做数字化?

华新水泥创始于1907年,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其主要业务涵盖了水泥、混凝土、骨料、环保、装备制造及工程、新型建筑材料等。公司在国内12省市及海外拥有分子公司270余家,水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1亿吨。为中国制造业500强和财富中国500强企业。

汤峻加入华新水泥后,很快发现,这家百年老店很善于创新,很早就开始了数字化转型。而汤峻要做的,是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大刀阔斧推进数字化进程,比如,组建业界第一个数字化推进部门即数字化创新中心,在公司上上下下明确数字化战略是“一把手工程”,并推进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

华新水泥一直以来都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技术升级,倡导绿色高效的生产方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形成了特有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定位,即秉承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传统,以数字技术助力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提升以经营效益和管理效能为内涵的竞争力,探索出一条水泥工业绿色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之路。

汤峻将华新水泥数字化“上层建筑”的建设提上日程。首先是创新数字化组织架构,大胆组建数字化创新中心,合并IT、OT、数字化团队,从原有的职能部门转型为业务部门,以专业的人才、专业的产品开发和运维方法,为数字化创新服务。

目前,这个数字化创新中心不仅拥有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高级软件开发等各类信息化人才,而且还招纳了水泥行业内高级自动化控制和工艺优化相关的研究人员,建立了完整的云生态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研发和工业自动化技术研发体系。其研发的所有数字化技术方案,都立足于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满足业务发展的各种需求。

其次,在企业文化上,明确这个战略是“一把手工程”,要自上而下地贯彻“以数据管理业务”的文化,从经验管理过渡到数字管理。

最后,实施“栋梁计划”,培养“业务+数字化”复合型人才,而且门槛比较高。例如,公司去年又有20多人报名参加这个计划,但是看年龄、看专业、看岗位,最终只有6人入选。而为了训练全局思维、系统思维,考试的试题比较开放,有一道题目就是分析“土耳其股灾”。

值得注意的是,华新水泥数字化转型从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从ERP系统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起步,逐步增加到供应商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最终在这个传统企业与海归的碰撞中,发展到整个工业互联系统。

战术

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华新水泥上月底的年度工作会上,9个集团高管、35个园区总经理,没有聚在一个大会议室里开会,也没有用PPT或文字材料进行交流,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对着总部中央大屏上的各种数字,汇报各项工作内容。

而中央大屏上实时更新的海量数据,覆盖面全,精准、统一,能实时反映华新水泥各个子项目、生产管理全环节的状态。

这种“看数字说话”的开会方式,华新水泥已经坚持了快一年时间,每天的日例会,集团7个板块的业务数据在这里汇总,提供监控预警、指挥调度、决策支撑的作用。

依托清晰的战略蓝图,在“自主研发、自主掌控,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路线指引下,华新水泥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其他水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效途径,确保华新“智能+水泥”战略转型的可持续性,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这正是公司数字化转型成果之一。

据了解,华新水泥构建了以工业智能、商业智能和管理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体系,依托自主数字化研发能力,持续建设和完善27个工业和商业应用系统,利用已形成的数据资产,以营销计划为驱动,通过智能的管理运营推动生产层面的执行,实现监控预警、指挥调度,形成横向价值网络的协同能力,从而达到产销平衡、快速决策、降本增效。

在实践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去年6月,华新水泥首个全数字化智能工厂禄劝智能工厂已经交付。

工厂实现了业界最困难的“IT+OT”融合,涵盖营销、采购、物流、生产、一体化、人力资源、数字化管控等,实现水泥矿山开采、原料采购、生产制造、渠道流通全过程可视化、网络化、数字化,从而提高生产运营质量和效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然后是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建设。在建设中的华新水泥新阳新基地,水泥、骨料、机制砂等11家工厂,6座码头共21个泊位,构成了全球最大的建材基地,年产水泥1200万吨,砂石骨料等年产品总量2亿吨,这带来了世界级的运营挑战。水泥智能化工厂+智慧矿山+智能码头调度+指挥调度中心的数字化基地建设方案,在此应用,预计将于2022年全部建成。

华新水泥的“十四五”规划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集团的数字化,为全球建材行业树立标杆。

合作

“云”和“水泥”的互动迸发增效动能

华新在快速、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一个好帮手,就是华为云。

华新水泥在业内率先上云,并入选国家工信部2020年企业上云典型案例。作为同样制造出身的华为云,对于制造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有着更深入的理解。

在合作中,华为云首先帮助华新水泥实现业务上云,然后搭建了统一的数据中台,成为该集团数据资产管运的神经和骨骼,而后进一步统一定义、数据标准和规则,并确定唯一的数据源。

通过不断的数字化建设,华新水泥已实现对各类数据的钻取、展现、分析、预警,打通了管理层、生产执行层直至生产现场的信息通道,使得企业业务流程得以优化;生产数据的实时上传为合理调度、均衡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企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据悉,未来,数字化的“云”和传统行业的“泥”还将继续互动。

传统制造业巨头,希望在智能生产、数字办公、科学管理等多方面“在华为云上稳稳地造”,加速自身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的进程。华为云也将继续深化与华新水泥等行业先锋合作,以数据驱动企业创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靠、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

“华新在数字化转型中非常注重技术的自主研发和运用,促进了业务发展,取得了诸多成果,走在了行业前列。”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