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透支效应、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包括信贷和社融在内的7月金融数据超季节性回落。市场倾向于认为,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

中国人民银行8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新增社融5282亿,同比少增2703亿,同样低于市场预期;受居民存款减少影响,7月M2同比下行0.6个百分点至10.7%。

7月居民存贷双降

7月居民新增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分别减少1335亿元和672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066亿元和2158亿元,与6月居民信贷高增形成鲜明对比。同时,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12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8093亿元。

东方金诚指出,7月新增贷款表现明显不及预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6月信贷冲量高增,对7月信贷需求有一定透支效应,这种透支效应会显著加大月度之间的新增贷款规模波动,在2022年4月、7月和10月曾多次出现;二是尽管7月稳增长政策预期积累,但增量政策落地有限,经济修复力度仍然偏弱,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进一步下行,企业和居民等实体部门信贷需求并不强;三是6月降息落地、LPR报价下调,可能在贷款主体中形成了比较强的利率下行预期,这可能导致部分企业或者居民推迟融资需求释放,以等待更低的融资成本。

对于居民中长期贷款减少,中金公司指出,除受地产销量疲软拖累外,如果结合居民存款的减少来看(7月居民存款减少8093亿元,同比多减4713亿元),按揭提前偿还的冲击可能也较大。这背后或一定程度上表明,银行为了避开提前还贷等对存贷等季末考核扰动影响,进而会倾向于鼓励并安排居民在季初对按揭进行集中的提前偿还。

申万宏源也认为,信贷低于预期,源于居民动用前期贷款和存款进行置换,企业中长贷被6月虹吸后结束连续11个月同比多增。6月的信贷和居民购房出现背离,有可能是居民在通过经营贷进行贷款置换,而上半年居民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经营贷这一事实也佐证这一判断。7月信贷居民部门则开始集中性的利用前期借贷资金和自身存款进行贷款偿还。

8-9月专项债发行或将提速

新增社融同样大幅低于预期,也明显弱于季节性,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规模创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成为主要拖累。

中金公司指出,地产修复疲软带动社融整体承压,且这一趋势短期内可能仍将延续。

该机构指出,社融当中很大一部分的需求是由地产及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创造而来。而伴随地产的持续偏弱,其对社融整体的拖累也在延续。7月地产销量同比增速负值仍较大,对应居民中长期贷款表现疲软,同时开发商等融资端需求也未见有效修复,叠加地产债风险事件扰动,开发商融资可能进一步承压回落。此外,地产表现相对低迷也导致地产上下游产业链需求的降温,包括相关制造业等企业的贷款增速亦会有所走低。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加上实体融资和生产活动不足,企业流动性持续走弱,资金活性下降,7月M1同比从上月的3.1%降至2.3%。

华泰证券指出,7月企业债券同比较上月小幅扩张,主因去年地产风波导致基数偏低,企业债净融资整体低位徘徊。7月政府债券融资与去年的低基数基本持平,或与财政存款多增下的发行节奏偏慢有关。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快专项债发行,预计8-9月迎来供给高峰,从而带动后续政府债券融资显著反弹。在专项债和配套贷款的带动下,基建强度有望维持,新基建是更为重要的抓手,广义基建增速快于狭义基建增速的情况可能持续。

机构预期降准降息概率提高

随着7月金融数据表现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市场对接下来降准降息的预期随之升温。

浙商证券认为,结合近期各重大会议的政策信号,预计货币政策维度三季度降准、四季度降息的概率较大,一方面积极推动宽信用,改善企业资金可得性,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中金公司指出,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进一步发力托底,尤其是财政层面,中央加杠杆的迫切性有所提升,以对冲居民和企业杠杆意愿的下降,同时引领实体收入预期的改善和信心修复,促进实体资产负债表的良性修复。包括后续专项债的发行提速也潜在再融资地方债额度的释放,其实就是政府加杠杆的逻辑,但如果只是存量提速而没有新增投入,很难彻底扭转并修复实体信心,广义财政赤字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来改善实体信心。除政府加杠杆外,还需要依托央行在利率层面的调降来缓解社融增速的偏弱,包括进一步推动按揭利率和企业融资成本的下行等,通过价格让利来激发实体内生性融资需求。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受季节性效应、前期信贷投放节奏较快以及有效信贷需求仍不足影响,7月新增信贷重回低位,信用扩张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亟需加强。稳财政和宽货币组合将协同推进,降准等总量政策有望加快落地,政府债发行和使用提速,扩投资、促消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房地产政策加快调整优化,高能级城市的购房政策放松、结构性优化,以及保障房建设和城中村改造也有望加速落地生效;活跃资本市场、推进一揽子化债方案制定实施,均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政策筑底和经济蓄力,将驱动后续信用稳定扩张和信贷结构优化,并进一步增强经济稳步回升的动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