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4日电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景星做客新华网2023高考情报局,围绕学校的招生计划和人才培养项目等方面展开介绍。

Q1: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李景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于1934年,是教育部直属、“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校以来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Q2:2023年学校招生计划、招生专业有无变化,具体是怎样的?

李景星:2023年学校各省份招生计划总数和招生专业(类)与去年基本保持稳定。

2023年学校新增生物育种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2个本科专业招生,新增植物保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招生;增设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师班)招生。

生物育种科学专业,以服务国家粮食、肉类安全、农业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立足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需求,聚焦动植物种业卡脖子等关键技术攻关,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家国情怀,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养高、创新意识强,能将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管理知识与种业科技发展相结合,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现代种业卓越人才。

专业分为植物育种和动物育种两个方向,依托作物学、生物学、植物保护学、兽医学、土壤学、信息工程等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学科,课程体系完备,实践平台优良。以普通生物学、遗传学、基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学、数量遗传学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要,立志于以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为核心,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与方法,在生物统计、社会经济统计、农业数学建模中的应用、农业数据处理及算法分析、智慧农业技术等研究领域有长足优势的人才。

突出农林领域生物统计方向的特色培养,服务新农科建设对交叉复合型人才需求的新模式。专业核心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数理统计、微分几何,数值分析等。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Q3:学校有哪些特设的人才培养项目?

李景星:目前学校设有四类特色培养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项目、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

1.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项目

(1)“生物育种”强基计划:培养未来致力于国家种业科技发展和种源安全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强基计划”学生按照“3+N”本硕博衔接培养,“3”为本科基础阶段学习年限,“N”为硕博学习年限,时间3-5年。采取单独编班,实施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以及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等培养模式。2023年面向河北、山西、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份招生。

(2)生物科学基础拔尖培养班:依托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合高水平师资,配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实施本研贯通培养,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成长环境,为生物科学领域培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的领军人才。生物科学基础拔尖培养班通过新生进校后二次选拔。

(3)经济学基础拔尖培养班:发挥优质跨学科平台和资源优势,融合“经济学+数学+计算机”学科交叉优势,采取小班制、导师制、本研贯通培养等方式,培养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工具,兼具国际化视野、团队精神、高尚品格与家国情怀的高端研究型拔尖人才。经济学基础拔尖培养班通过高考招生。

2.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项目

设置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水利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6类卓越班,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实行“学科大类+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科大类下自主选择专业和导师,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全学程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训练。获得学校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者,可提前一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3.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我校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植物保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和植物保护(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我校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学制四年,实行“3+1”培养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我校就读,达到对方入学标准后,第四年赴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学习一年。学生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我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我校和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分别授予学士学位。

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由我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学制四年,实行“4+0”培养模式,学生本科四年在国内就读,达到毕业和学位授予条件后,由我校颁发本科毕业证书,我校和亚利桑那大学分别授予学士学位。开通“4+1”培养通道,可在四年本科毕业后到亚利桑那大学继续学习一年,获得研究型硕士学位。同时,提供“3+1”等可选通道,部分优秀学生满足亚利桑那大学的英语要求后,可申请到亚利桑那大学进行学习。

4.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项目

2023年,学校设置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卓越工程师班,通过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构建产教政学研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采取学校、企业“3+1 ”联合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适应和引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懂技术、善管理、国际化”高素质复合型产业技术人才。

Q4:请您介绍一下学校毕业生就业及深造情况?

李景星: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本科生整体深造比例达到50%以上,每年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达到22%,其中99%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学校与1000余家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邀约各类用人单位6000余家,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需求30余万个,充分满足学生就业多元化需求。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就业毕业生中,60%以上的毕业生签约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上市公司等企业。

Q5:学生入学以后,如果发现报考的专业不合适自己,是否有转专业的机会?请您介绍一下转专业政策?

李景星:学校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专业、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无门槛申请转专业机会。除了国家规定不能转的、招生录取时有约定的情况,其他学生均可以申请转专业。

Q6: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奖助学金政策?

李景星:学校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长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社会各类奖助学金,以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学费补偿、发展型资助等。每年用于本科生的奖励资助达到9千多万元,60%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或者资助。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开通“绿色通道”,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承诺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