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6月19日,第十一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在浙江杭州举办。活动以“科技赋能筑大爱,温情救助守初心”为主题,主会场设在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同时在海南、山东、江苏、广西、青海、广东等地设立分会场。
近年来,科技在救助管理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科技为救助管理工作赋予的新支撑、新力量以及取得的新成效。如,广东省民政厅介绍了“粤省事”小程序给走失人员家庭带来的便利体验。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认亲活动,浙江台州籍受助人员小何2016年离家出走。近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在接到其家人的寻亲求助后,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上街寻找,联动公安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缩小搜寻范围,经过8个多小时的努力,最终帮助他们实现了家庭团圆。
据统计,2022年,全国救助寻亲网点击量达到50余万次,各地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积极开展“智慧寻亲”,会同公安机关利用DNA比对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帮助1.6万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一些地方还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遇困人员快捷求助途径,使用无人机发现搜寻遇困人员,实现了救助服务时效性、便利性、可及性的大幅提升。
除主会场外,6个分会场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海南省救助管理站邀请海南日报主播带领市民参观救助管理站,山东省菏泽市救助管理站联合消防部门共同开展救助与消防安全宣传,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救助管理站邀请志愿者到街面为流浪人员发放端午礼包,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救助管理站通过直播间直播寻亲活动,青海省西宁市救助管理站、江苏省镇江市救助管理站走上街头向市民介绍救助管理工作并答疑释惑,共同形成全社会关心救助管理工作、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浙江省高度重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建立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杭州市作为先行先试的典范,形成了“灯塔工程”“北斗寻亲”“老李工作室”等一批救助品牌,实现了受助人员“零托养”“零滞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