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千年,流淌不止,说不完古今兴衰,道不尽烟火人情。

6月21日,在大运河申遗成功9周年前夕,拱宸桥街道发布了大运河文化带上首张地标级知识图谱--拱宸桥段的“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试图用数字化的语言,讲一讲大运河的故事,探一探大运河与城市共生的样板。

深度挖掘拱宸桥、桥西历史街区的海量文史、方志与新闻报道,“大运河数字文化星谱”以拱宸·桥西、拱宸先生、拱宸记忆为经,以人物、地点、作品、机构、非遗、器物等维度为纬,以点线对应呈现。


(资料图)

科技引领,场景赋能,经过人工校正和专家校对,目前“文化星谱”已经包含有“运河·拱宸”相关近300个节点、600组关系,围绕拱宸桥的核心点,解构时空坐标下,运河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拱宸桥两岸,自古便是商业繁华地、文化聚集地。这些节点相互串联,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系,而每一颗“星星”背后,是拱宸的一个地标,也蕴含着拱宸的一种生活、一段历史。

“未来,随着数据的持续增长,图谱的规模还将持续扩大,成为一张见证运河生长的活态数字展项。”新华智云项目负责人叶健介绍。

目前市民游客也可以通过关注“拱宸”微信公众号,后台发送“星谱”获取链接,感受一条河一座桥的岁月变迁,未来也将在桥西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互动展示。

聚焦桥西 不止桥西

千年文脉生生不息,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造就“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之盛景,由大运河畔的博物馆进行浓缩呈现,拱宸桥街道便有其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集群,5大国家级博物馆,2个专题性博物馆。

曾经的货运码头变成了游船码头,桥下仓储空间变成了大运河匠心广场,中心集施茶材会公所变成了体验“杭州评话”“小热昏”等非遗项目的老开心茶馆,通益公纱厂、土特产仓库等工业遗存变成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及手工艺活态馆等文化艺术空间,构建了拱墅大运河文化生态圈。今年年初,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更是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最近,大运河数字文献馆(拱宸书院)也经过重装升级,获评了第二轮杭州市乡村(社区)博物馆。廿四书屋重开,“运河边的这盏灯”又再次点亮,二十四小时开放温暖爱阅读的心。

“桥西,是运河文化的一个切片。作为城市地标,文化意象来吸引更多的人文创造进入这里,形成流动的,辐射广阔的大运河文化群落,打开文化生长的宝盒。” 拱宸桥街道主要负责人介绍。

如今桥西已经聚集了一些邻居,他们正在用非遗、视觉、美食、中医、建筑等文化形态和载体,传播桥西故事。其中赵刚、程方等文化名人及新华智云团队、浙大“躬行计划”拱宸桥街道实践团队、工美馆讲解团队等12个个人和团队,已经被聘为“大运河·桥西文化传播使者”,在今后,共同畅想和尝试桥西的文化可能性。

发布会现场首度公开《不止桥西·烟火》主题宣传片,便是出自“桥西文化传播使者”之一的程方和程晓工作室。曾制作出品过《杭州 不仅是一首诗》、《成都无边界》等一批城市形象片,这一次导演将镜头对准自家门前,从运河风光,一直深入街头巷尾,一同感受桥西温暖慢时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