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海漂” 守护“神话之鸟”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中华凤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极度濒危物种,目前全球总数仅百余只,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他叫丁鹏,是浙江象山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一位守护“神话之鸟”的人。从2013年开始,他每年都要在一个名叫“中铁墩屿”的小岛上呆100多天,过着荒岛求生的生活,为凤头燕鸥的繁殖保驾护航。十年来,在他和志愿者们的守护下,岛上的中华凤头燕鸥从第一年的19只,增长到了现在的百余只。如今中铁墩屿也成了全球中华凤头燕鸥最大的繁殖地。

或许是长年在海岛风吹日晒的缘故,今年34岁的丁鹏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偏大。这次碰巧赶上他往岛上送补给,我们搭船一起前往中铁墩屿。

丁鹏:一部分带到鸟岛,一部分带到本岛的,本岛我们有工作人员,鸟岛的话就是志愿者。志愿者两个人我们基本上是一周一次。

这次,一起随行的还有相关部门到岛上考察的调研人员。从象山半岛到中铁墩屿,要坐两个半小时的船,一些人中途出现了晕船的状况。来自甘肃的西北汉子丁鹏却丝毫没有影响,自称“海漂”的他早已习惯了海上生活。

丁鹏:我觉得用我青春的两三年时间奉献一把就差不多了,但没想到一奉献就一直在这里了。

位于浙江象山韭山列岛的中铁墩屿,面积只有0.02平方公里。然而,这座不起眼的小岛,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中华凤头燕鸥最大的繁殖地。

由于中华凤头燕鸥非常稀少,踪迹难寻,所以被誉为“神话之鸟”。

中华凤头燕鸥总是混杂在大凤头燕鸥群中,因其嘴尖有明显区别于大凤头燕鸥的黑色,也被叫做“黑嘴端凤头燕鸥”。

上午10时30分左右,船终于到达了中铁墩屿,一名志愿者早早地等在岸上,准备帮忙搬运补给。

丁鹏:这个路是后来才弄的,我们上岛之前就是荒岛,那个时候搬运物资毫不夸张地说,就是爬上来。

中华凤头燕鸥监测工作志愿者的招募是从2017年开始的,每年分两批招募4人。他们需要完整监测燕鸥群到达、求偶、产卵、孵蛋、育雏、离岛等全过程。

丁鹏:早的已经飞走了,晚的可能要到9月份。

记者:主要往哪飞?

丁鹏:中华凤头燕鸥沿海岸带往北飞,飞到山东那边,然后等到11月份,再往南飞。

记者:接下来做的工作是什么,在没飞走的这段时间?

丁鹏:还是监测,我们旁边有一艘船,24小时看着,以防有人上来,对栖息地进行一些干扰。另外就是马上要开展环志工作,给它戴上脚环。因为燕鸥从外表看不出公母,戴脚环的时候也会顺便拔出一根带毛囊的羽毛,回去测DNA,就知道它是公的还是母的,从哪出生的,以后看到它的时候就知道它多少岁了,这是研究它迁徙习性、寿命的一种方法。

中华凤头燕鸥,在1861年第一次被学者发现,但在1937年之后中华凤头燕鸥踪迹全无,一度被认为已经灭绝。当人们再次发现它时,已经是63年后的2000年。此后数年间,中华凤头燕鸥在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数次被发现。

为了让中华凤头燕鸥重回韭山列岛,逐步恢复它的种群,2013年,浙江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始实施中华凤头燕鸥的人工招引计划。利用假鸟和鸟声回放等手段,吸引中华凤头燕鸥及其伴群大凤头燕鸥在此栖息并繁殖。当时刚刚大学毕业到保护区工作的丁鹏,对参与这个计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丁鹏:2013年在开展鸟类监测培训会议的时候很多专家来,我看到有一些专家也都是岁数很大了,白头发,讲这个鸟的故事,我深受吸引。他们说在海岛上要搞招引,我一听蛮有趣的,放一个假鸟声音把它引过来,不知道这个行不行,但是要两个监测人员在海岛上,两个人荒岛求生一般的要生活好几个月,我觉得这还是蛮吸引我的。

那一年的5月,丁鹏和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登上小岛,开始了“荒岛求生”的生活。

丁鹏:那时候太阳能板只有一块,那一年梅雨季也比较潮,一下雨我们就没有电。冰箱也没有,食物我们只能吃南瓜、土豆,别的也保存不了。

起初,工作还是新鲜有趣的。但在岛上驻守了将近一个月,他们除了观测到8只大凤头燕鸥,连中华凤头燕鸥的影子都没看到。无法忍受枯燥而艰苦生活的美国志愿者先行离开了,岛上只剩下了丁鹏一个人。两个多月后,丁鹏的坚持终于等来了惊喜。

丁鹏:那天海特别蓝,天特别蓝,一转过去漫天都是燕鸥,心里一下特别激动,赶紧给领导,给专家组打电话。后来我数了一下,那年就记录到3300多只大凤头燕鸥,最多的时候记录到19只中华凤头燕鸥,孵化了2只。

12下一页全文阅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