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的“惊鸿一瞥”和“奥运历史首次”背后,是燃料动能、人工智能、5G、云计算、边缘计算、屏幕显示、动作捕捉、VR/AR、裸眼3D等数十种创新数字科技作为支撑的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冰雪之约,也是科技之约。
2月4日,一场令世界惊艳的开幕式点燃了人们的激情和梦想。当两名火炬手擎着火炬跑向“鸟巢”中央,全场寂静。火炬被轻轻插入基座,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呈现于世人面前。“雪花”托举着盛开的火焰升空飘舞,开幕式气氛瞬间达到高潮。
这是奥运史上首次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原则设计的微火火炬。“主火炬最大的创新之处是微火设计、视频显示以及由复杂的姿态控制系统构成鸟巢上空的完整结构,这在奥运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技术负责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事业部总工程师刘悦说。
以绿色能源氢气作为燃料的微火设计,能实现氢气消耗量每小时小于2立方米。类似的创新不胜枚举。科技冬奥作为本届冬奥会的亮点,为“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提供“硬核”支撑。
随着赛事推进,冬奥场馆也迎来“高光时刻”。冰壶赛场激战正酣,在奥运健儿脚下,另一项奇迹悄然诞生——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魔幻般地化身“冰立方”,其中的水冰转换技术应用堪称神奇。据悉,这是世界首个可快速拆装的水冰转换场地和智能化奥运场馆。
从筹备到举办,科技成果创造的诸多首次,不仅让国外运动员和媒体人士惊叹,更让创新的红利惠及场外观众。
“像《黑客帝国》中‘子弹时间’一样的电影级特效来了!”在海外社交媒体网站上,博主“歪果看中国”欣喜的分享得到众多网友点赞:任意视角切换、自由缩放、随时暂停、定格旋转、慢动作环绕……手持5G手机,点开应用程序,手指触动屏幕的瞬间,即可实现任意视角的自由观赛。
北京国际云转播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鹏洲介绍,自由视角技术以4K多轨广播级影像同步采集编码和画面合成技术为核心,可围绕不同中心点进行拍摄,呈现出物体360度环绕视角的立体感效果,“因此,场外观众可突破传统固定视角限制,在家也能‘身临其境’地为冬奥健儿加油”。
不仅如此,全流程智能化的数字人手语生成服务,方便听障人士收看赛事报道;8K画面结合5.1声道环绕立体声,让“云”观赛的观众获得更沉浸的感官体验。
从冰雪场馆到赛事转播,从交通出行到疫情防控,一个个中国元素、一项项科技成果通过冬奥会的窗口,让人们看到中国设计、中国创造背后的中国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