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琪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资料图)

3、今天给大家带来数学教学方法。

4、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5、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低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最先接触的是各种各样的物体,在他们玩的积木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他们见到的楼房、纸盒、箱子、书、烟囱等,他们初步建立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形象;他们玩的皮球、乒乓球给了他们球的直观形象。

7、因此,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是从立体图形开始的。

8、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二、通过观察实物,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空间观念。

10、学生只有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特征,才能正确分辨各种图形的本质区别,在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中,进行变式训练是深化学生表象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只有通过训练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图形的各种因素,确定哪些是主要的,本质的,哪些是次要的,非本质的,从而使他们形成的表象更加清晰。

11、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时”,当学生初步建立了等腰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等腰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后,我及时变换等腰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供学生观察判断,有效巩固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理解与掌握。

12、 三、让学生在观察联想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13、观察联想是小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主要途径。

14、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全面、有序、细致的进行观察,同时注意多给学生创设联想的情景。

15、例如,在学习了基本图形后,让学生利用这些图形拼摆出喜欢的物品或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动手折一折,剪一剪。

16、由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可以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把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可以变成怎样的图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17、学习了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花坛,并计算出各种花草的面积。

18、学习了圆的周长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水桶盖等。

19、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20、如何培养空间观念收集图片资料,激发学习兴趣    收集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与学生一起探讨其中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美感,同时,让学生感知几何图形组,从而认识到学习这些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好这些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利用模型实物,培养直观认识    注重学生经历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从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注重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

23、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多观察,接触各种几何体,通过大量的模型、实物形成对各种几何体的直观认识。

24、3、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变化过程     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5、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些图形课件来辅助教学,向学生展示图形的动态的变化过程。

26、在教学中你,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感知,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空间观念。

27、4.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8、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长短和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

29、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教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

30、5.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主要通过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实物的形状。

31、教师应该鼓励、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模型,不断丰富自己的活动经验。

32、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

3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

34、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以往的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5、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可以从我们生活的身边事物来观察,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内涵,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36、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让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探究活动感知图形符号,来形成空间观念的并加以巩固。

37、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戏,跟骑自行车是一样的,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

38、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

39、教学中,教师安排了搭物活动,学生在搭物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活动,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过程不仅发展了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0、《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图形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

41、”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我的具体做法是:一、借助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借助操作进行比较、分析与综合,从而抽象出事物本质,获得对概念、法则及关系的理解,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42、 “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让学生从具体事物的感知出发,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或者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想象等途径,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探索精神,使学生获得清晰、深刻的空间表象,再逐步抽象出几何形体的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

43、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44、 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45、”现实生活中丰富的原型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组织教学。

46、比如在教学二年级的“角的认识”时,我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出示:主题图、剪子、水龙头、吸管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让学生从中抽出角的图形,随着学生的回答并用红色标识出来。

47、为学生初步认识角建立表象。

48、当学生对角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的物体表面上有角,让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抽象出图形并应用于生活中的过程。

49、这样的教学,为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数学,培养空间观念。

50、三、教材重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1、 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之后,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所教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组织教学材料,重新建构教学过程,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52、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我让学生选取自己喜爱的玩具去观察,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辨认简单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空间一.  联系生活,充分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53、几何图形是从大量的实物形体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的集中表现,要让学生建立几何形体的表象,必须先丰富学生的直观感知,因此在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大量的实物形体让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直观经验,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感知同类物体的相同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知觉。

54、张老师在给一年级学生上《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中提供的大量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归为同一类,这时学生凭着他已有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它们分为四类:皮球、乒乓球、足球为一类,笔盒、纸盒、肥皂盒为一类,墨水盒、魔方为一类,接力棒、保温杯、茶叶罐为一类(当然如果用实物来分类效果会更好),之后老师出示这几类物体的立体图形,告诉学生它们的名称分别是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55、通过观察分类,学生初步感知同类物体的共同特征,然后把实物体与立体图形结合起来,让学生从实物体的感知初步过渡到几何图形。

56、接着又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象这些立体图形,让学生根据几何形体来找实物体,当学生举了大量的实例后,老师进一步用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指认是什么形状的(先是小件物品如拉杆箱、冰箱、地球仪等,再出示大件物体如不同形状的建筑物),使学生对几何形体的直观感知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57、这样通过实物到图形,再根据图形来找实物,从对小件物体的感知再到大件物体的感知,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就有了比较丰富的直观感知,初步建立了这些立体图形的空间表象。

58、二. 动手操作,探究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当学生对大量的实物形体直观感知后所形成的空间表象只是初步的,比较模糊的,在学生脑中形成的表象只是一个大致的形状,并不精确,我们还要对学生这时形成的空间表象进一步精确化,让学生探究出这些几何形体的共同特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动手操作是探究几何形体共同特征的重要手段。

59、张老师在学生感知实物形体后,让学生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用手摸一摸,并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它们分别是怎么样的?在摸完长方体时,学生说“长方体是平平的,上下一样长,左右一样长,前后一样长”,为了验证学生的结论,老师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让学生比一比,从而得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6个面,相对的面一样大。

60、然后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正方体,得出: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它有6个面,每个面大小一样。

61、摸圆柱体和球体时,张老师还让学生把它们推一推,滚一滚来体会它们的侧面是光滑的没有棱角。

62、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推一推等实际操作,抽象出这些几何形体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些几何形体有了较清晰深刻的表象。

63、三. 再现表象,提升空间观念。

64、在动手操作后,要适当地加强学生的想象,通过想象再现操作后形成的表象,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5、张老师在学生操作之后安排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闭眼,老师问“长方体(或正方体、圆柱体、球)长什么样?”,学生边想边说。

66、学生在老师的问题指引下,要再现立体图形的表象。

67、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的描述,可充分反应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所形成表象是怎样的,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学生脑中的表象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准确,学生的空间观念就会越来越精准。

68、还有就是在巩固练习时,张老师设计了一个猜谜语活动:圆圆鼓鼓小淘,滚来滚去不费力;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

69、让学生根据谜面的描述各形状的特征,充分发挥想象,再现各立体图形的表象。

70、通过语言的描述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是空间观念的更高形式。

71、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教师在学生建立了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还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对学生建立的空间观进行巩固,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进行多角度的训练。

72、张老师在上完新课后设计了多层次、多感观参与的练习,来巩固学生所形成的空间观念:一是神奇魔术师的游戏活动,让一个学生说想得到什么形状的礼物,另一生在魔盒里摸出相应的物体,以此来巩固学生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

73、二是猜谜语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74、三是连一连活动,把各种形状的实物与相应的立体图形连起来,要求学生从实物形体中抽象出几何形体,以此来培养学生抽象能力。

75、四是数一数,图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76、通过辨认,学生对各立体图形的特征的认识得以巩固。

77、总之,在空间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