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在位于大足工业园区的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和机器正各司其职,井然有序地生产着准备发往印度的30万把刀剪。
如果按照企业传统的生产效率计算,这批订单至少需要花费半年时间。“以前我们刀具的表面打磨,都是工人一个一个地手工打磨完成,仅这一个工序就要花费一分钟,一个月最多生产5万把。”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黎勇说。
如今,企业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了工厂50%—60%的生产设备,每月最高产量可达100万把。黎勇介绍:“现在每台机器可实现20把刀同时打磨,最多15秒,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实现了批量化、标准化的保质生产。”
不仅如此,企业还为产品打上了“身份码”,一码扫描,就可以追溯到产品的厂家、生产过程和批次等信息,甚至还可以查找到每道工序的生产负责人,也可再次扫码购买。“这得益于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的科技应用,不但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销量。仅贴商标这一项,我们企业一年就可以节约30万元左右。”黎勇说,“从小作坊发展到可规模化生产的中小企业,我们收获了高科技加持下的累累硕果,实现了企业的提质增效。”
入驻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足工业园区的积极作为。
近年来,大足工业园区聚力搭平台、育企业、抓创新,推动园区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获得了新提升、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了新突破。一方面,园区引进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北科大广州新材料研究院等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园区企业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等方面提档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实施规模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大力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园区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数据统计,2021年,大足工业园区建成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科技型企业24家,新增规上企业9家,新增上市企业培育1个,新增2家企业在otc挂牌;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及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应用工作,引导28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27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安装自动化设备120余台(套)。
据龙水镇党委书记、大足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周泰候介绍,为向着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五金产业基地、全市特色消费品产业基地目标不断迈进,大足工业园区将围绕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从以下三个方面狠抓落实,力争今年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实现360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实现260亿元,入库税金4亿元以上。
在产业培育上下功夫。一方面,园区以刀剪等特色优势产品为突破口,支持邓家刀、桥丰五金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另一方面,聚焦链式发展,加快“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招大招优招强,确保每年招商引资合同额150亿元以上,做优做特做靓西部五金之都。
在科技创新上亮实招。坚持创新引领,统筹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力争今年园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科技型企业30家,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0个,引导1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着力打造工业园区升级版。
在项目推进上加速度。切实打造“一站式”服务平台,推行入园企业服务事项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压缩项目建设全流程审批时限至35个工作日内。力争今年推动中德智能五金制造产业园、渝发科技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增强园区产业发展后劲。
(记者 龚文韬 何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