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给全球汽车业带来温暖。
中国贡献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车销量,随着中国疫情好转,包括特斯拉、大众等在内的中国工厂已开始复工。
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需求的复苏“热度”,给跨国整车企业带来了希望。
(相关资料图)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
1、中国车企目前整体开工率已达97%,员工复岗率由50%左右提高到82%,总体达产率已经与去年同期水平相当。
2、德国汽车车顶供应商---韦巴斯特,近日宣布恢复其在中国11家工厂的生产。
3、大陆集团的动力传统系统部门----维泰斯科科技,在中国的业务也回到正轨。
4、瑞典雷达和视觉系统供应商Veoner,中国85%的产能已被有效利用起来。
中国正在需要的情况下主动成为国际产业链上的“备份”,为稳定国际产业链做出贡献。
中短期看,疫情将对海外需求造成显著冲击,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
但从长期来看,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加速中国零部件企业的全球替代,产业链向国内转移趋势明确,利好中国供应链。
更遑论,近期限购开闸,购车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一场汽车行业“救中国”的大幕拉开,让汽车行业再次看到了曙光。
当房地产已经“救”不了中国时,轮到了汽车产业粉墨登场。
当然政府对汽车行业的紧急输血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第一次发生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先后推出4万亿计划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
大力出奇迹。2009年中国共生产汽车1379.1万辆,销售1364.4万辆,同比增长48%和46%。
这次,同样值得期待。
是继续押宝中国,还是转移产业链?值得全球汽车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