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2、 循[22]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9],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10]止。
3、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
(相关资料图)
4、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12]也。
5、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俯仰,度数谷。
6、至江山月出,击汰[15]中流,掬[16]弄珠璧[17]。
7、 到家二鼓[18],复与过饮酒,食馀甘[19]煮菜,顾[20]影颓然,不复甚寐。
8、书[21]以付过。
9、东坡翁。
10、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11、《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12、”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13、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14、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15、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16、 [4]汤池:即汤泉。
17、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18、 [5]殆:大概,恐怕。
19、 [6]少北:稍向北。
20、 [7]辄:就 [8]悬水:瀑布。
21、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22、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23、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24、 [10]“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25、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26、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27、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28、 [12]水崖:水边。
29、 [13]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30、 [14]甚:厉害。
31、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32、 [15]击汰(tài):击水。
33、汰,水波。
34、 [16]掬(jū):用双手捧取。
35、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36、 [17]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37、 [18]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38、 [19]馀甘:即橄榄。
39、 [20]顾:回头。
40、 [21]书:写下。
41、 [22]循:沿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其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42、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43、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44、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45、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46、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47、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48、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49、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50、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51、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52、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
53、 殆:大概 循:顺,沿 度:越过 顾:回头看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54、 悬崖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55、 上文中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
56、你觉得好在哪里? 写瀑布的奇观只用了“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八个字,就把瀑布的形态,色彩,声势以及自己的感受写到了。
57、 上文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
58、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表达了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59、(意思对即可。
60、)苏轼 《游白水[1]书付过》 绍圣元年[2]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3]游白水佛迹院。
61、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物。
62、循[6]山而东,少北[7],有悬水百仞。
63、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9]止。
64、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
65、水崖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11]也。
66、 暮归倒行[12],观山烧,火甚[13]。
67、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14]中流,掬[15]弄珠璧[16]。
68、 到家,二鼓[17],复与过饮酒,食馀甘[18]煮菜。
69、顾[19]影颓然,不复甚寐。
70、书[20]以付过。
71、东坡翁。
72、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注释 [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73、《舆地纪胜》说:“山有瀑布泉二十丈,下有石坛,佛迹甚异。
74、”可与本文所记参看。
75、 [2]绍圣元年:即1094年。
76、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77、 [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78、 [4]汤池:即汤泉。
79、据宋人记载,佛迹院中有相距很近的二泉,东为汤泉,水热,西为雪如泉,水凉。
80、 [5]殆:大概,恐怕。
81、 [6]循:沿 [7]少北:稍向北。
82、 [7]辄:就 [8]悬水:瀑布。
83、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苏轼《答陈季常书》说此山“布水三十仞”,则是据实估量。
84、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85、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86、 [10]“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87、磓(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88、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89、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90、 [12]水崖:水边。
91、 [13]倒(dào)行:顺来路往回去。
92、 [14]甚:厉害。
93、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的样子。
94、 [15]度:越过 [16]击汰(tài):击水。
95、汰,水波。
96、 [17]掬(jū):用双手捧取。
97、璧:平圆形的玉,这里用来比喻映在水中的月亮。
98、 [18]珠壁 :此指倒影在水中的月亮。
99、 [19]二鼓:二更;古代击鼓报时。
100、 [20]馀甘:即橄榄。
101、 [21]顾:回头。
102、 [22]书:写下。
103、 [23]缒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24]寐:睡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104、沿着山向东走,有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
105、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就有潭。
106、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107、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
108、在半山腰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大概就是所谓佛的痕迹吧。
109、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的壮观。
110、或弯腰或抬头看这些山谷。
111、到了江边,此时月亮出来,江水击打着,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
112、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
113、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萧索感,就再也睡不着了。
114、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