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蓬勃发展,更多的消费者会在汽车续航问题上有更多的考虑,毕竟如果要驾驶者新能源汽车出门旅游自驾,对于续电都还是有一丝心有余悸的。插混车型的优势在此时便显露出来了,目前市面上在这个领域有着相当市场接受度的比亚迪宋PLUS DM-i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天的主角,是深蓝汽车的第二款车型,深蓝S7增程版,一款工况续航达到1120公里的车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场售价14.99万元-16.99万元深蓝S7增程版,除了在续航上咄咄逼人的气势,在同级别车型的价格上也有一定优势,而当我们近距离接触到这款新车的时候,才发现,他打动消费者的地方还有很多,一款自信的车型,完全不怕对比。

零死角的颜值爆表

深蓝S7增程版的尺寸达到了4750/1930/1625mm,轴距达到2900mm,整体看起来最够的气势磅礴,前脸的智能交互灯语套件,集成多达696颗LED光源,支持用户自定义灯语,把科技感瞬间拉满。

车身侧面的感官非常优雅,采用周长比61%的设计,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的设计让整车从侧面看起来十分耐看,隐藏式门把手显得高级感拉满,冲压工艺打造的极光腰线以及无边车门,这不仅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整车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有效地降低了整车风阻,虽然这样的配置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但是它对科技感的助推使得深蓝S7增程版也没有让它们缺席。

进入到车内,豪华感扑面而来,大量软性材料的包覆,让触感和观感都达到了一个足够细腻的豪华层面,中控区域采用极简的科技风格,也为整体科技感的注入增色不少,主驾位置位于挡风玻璃前方的高清HUD抬头显示系统,可以清晰地显示车速、ADAS等多个信息,副驾位置,拉开头顶的“遮阳板”,便会发现这里竟然有一块超薄的触控娱乐屏,并且集成了B站、网易云等丰富的娱乐APP。

中控显示屏配备15.6英寸的智能转向向日葵屏使用体验非常人性化,能够配合驾驶者的需求而发生偏转,可实现左右最大各15°的旋转功能,在智能模式下,显示屏随场景自动执行偏转运动,可实现迎送宾场景、倒车场景的自动偏转,以科技赋予配置更多生命力。这和比亚迪宋PLUS DM-i12.8英寸的中控显示屏相比,显得更加智能且更符合人体工程学。

空间和配置带来拉满的舒适感

深蓝S7的长轴距带来了更加宽敞的乘坐空间,除了前排充盈的空间表现外,后排空间也可圈可点,身高在一米八左右的消费者坐进后排,腿部空间依然能够达到两到三拳的空间表现,在这样的空间表现下,座椅还能提供更多的个性化设置,主副驾驶都有可调腿托、可调头枕的设计,座椅对于身体的支撑性相当到位;而在后排,三个座位也都有可调头枕设计,配合更长的坐垫以及较大的靠背角度,乘客也能获得舒适的体验。

配置方面,深蓝S7增程版还配备了多项硬核配置,高通8155芯片车机系统为车机系统带来了顺滑的操作手感,AR-HUD全息式增强现实系统通过与智能驾驶、车载系统融合将车内外各种信息展示在驾驶前方视野区域,提升驾驶安全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多个功能都有涉猎,在长时间开车的时候,这套系统的使用体验也相对不错。开启辅助功能,自动跟车、调整车速而且还可以保持在车道中间,这也为驾驶者提供了一个轻松的驾驶环境。

深蓝S7增程版还搭载了AR-HUD全息式增强现实系统,当然,在车辆自身的网联控制系统中,深蓝S7增程版也做得比完善,多种网联APP、手机互联功能都有配备,其体验完全可以够得上主流中高端新势力车型的表现。

动力续航表现异常优异

深蓝S7增程版依托31.73kWh的电池容量,带来了200km的CLTC纯电续航里程。而在实际测试中,开启空调、不刻意强调节能,深蓝S7增程版也能拥有160km左右的实际纯电续航里程,这个纯电续航水平用于日常通勤最为合适,日常短途出行都能直接用电解决,足以满足一周的通勤需求,0油耗输出也能令用车成本降低。在综合工况下,深蓝S7增程版通过增程器为电池充电补能,带来了1120km的超长续航里程。

另外,这辆车匹配了175kW、320N·m的驱动电机,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电机的扭矩输出更为直接并且不会产生顿挫,整体动力感受是与纯电动车型并无区别,特别是在超车的时候,踩下加速踏板的一瞬间,电机几乎不会有所迟疑。除此之外,由于电机不会受到高原气候的影响,所以深蓝S7增程版在山路、高原等场景下,依然能保持与平原地区相同的动力性,带来的实用性比较高。

与此同时,深蓝S7增程版作为一款后驱车型百公里加速6.7s,为用户提供同级别少有的驾驶体验,以及零延迟的电驱驾驶乐趣。相较而言,前驱车型宋PLUS DM-i就稍显逊色,尤其是在亏电的情况下,动力输出就会有所打折。

结语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提出的打造“代差优势”,用更新、更具实际意义的产品打动更多用户,深蓝S7增程版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独树一帜的切入点,其所塑造的高价值感对于消费者一定是有着足够的竞争力,而更为合理且有诚意的价格,加上更具实用性、更具未来感、更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产品,是这款车能够在同级别车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