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韩非和韩非子是同一个人。
(资料图)
2、事实上,子只是现在人家给古代人的一个尊敬的称谓。
3、就比如孔丘,因为他的思想非常的超前,所作的贡献非常大,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变丘为子,称孔子。
4、韩非一生虽然短暂,但却留下了不朽的著作与法家的思想精华。
5、韩非子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
6、系统的阐述了法家的治国理论,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主张。
7、同时博采众长,将道家的朴素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哲学思想。
8、李斯此人,知识渊博,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术。
9、李斯当初在上蔡的时候,做着小官并不能满足他对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从荀卿学 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便来到了秦国,投奔到秦相国吕不韦门下,很快就凭借出色的能力得到赏识,三千多舍人中被吕不韦选中,虽然只是做 了秦国的小官,但终于有了接近秦王的机会。
10、为秦国出谋划策,建议秦王离间各国君臣。
11、对于六国,还提出了”先灭韩,以恐他国“的吞并顺序,得到了秦王的赏识和重用,随后升任为 客卿,李斯给秦王写了一封信,劝秦王不要逐客,秦王果然采纳,随后李斯一路升任到丞相,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 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12、史书上赞扬他:”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二十余年竟并天下“。
13、而当时跟李斯一起在荀子那里学习的还有一个叫韩非的人,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战国后期重要的思想家,先秦”法“、”木“、”势“ 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极力提倡封建君主专制主义,讲求以法治国,替代了国君专制的制度。
14、李斯和韩非是同学,后世多认为是李斯害死了韩 非,其实李斯早就说过:”韩非,韩之诸公子也。
15、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
16、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
17、不 如以过法诛之。
18、“李斯杀韩非的出发点不是妒忌韩非,而是韩非是韩国人,当时秦国正在攻韩,韩非身份太特殊必然会阻止秦国攻韩,而韩非回国也会帮助自 己的国家,像韩非这么厉害的人,不管是让他回去还是不回去,都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韩非是早晚要除掉的。
19、于是,李斯出于种种利益考量 就把韩非逼死了。
20、是同一个人的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是中国战国时期(前2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
21、战国时期韩国都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族。
22、原为韩国贵族,与李斯同师苟卿。
23、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24、多次上书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立说,以求闻达。
25、秦王政慕其名,遗书韩王强邀其出使秦国。
26、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
27、比较各国变法得失,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的理论,集法家思想大成。
28、今存《韩非子》五十五篇。
29、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0、韩非,战国晚期韩国人,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31、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32、其实他叫韩非,他的著作是《韩非子》,但是后人喊着喊着就混为一谈了,所以,其实韩非子就是韩非。
33、韩非为战国时期韩国国君之子,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
34、他的著作——《韩非子》韩非子和韩非是同一个人。
35、子只是现在人家给古代人的一个尊敬的称谓。
36、就比如孔丘,因为他的所作的贡献非常大,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就叫孔子。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