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一众合资车企披露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别克官方发布了其纯电家族的销量海报,别克纯电家族七月交付量达到8,692台,刷新品牌单月纯电车型销售纪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上汽大众销售新能源汽车更是达到了1.3万辆,其中ID.3订单量破万,单日最高订单量950台,获得了《人民日报》旗下人民汽车的高赞。

人民汽车表示,大众新能源销量暴增,说明上汽大众品牌影响力和技术依旧足够硬,上汽大众的纯电汽车已经以势不可挡之力追上来了。

一个问题,大厂应该如何拥抱电动化呢?实事求是的说,大厂在电动化转型要问答的问题很多,但一般来说,最基础的问题应该是三个。

一是要怎么制造新能源汽车,这是电动化转型的基础。二是用什么技术来造新能源汽车,这是电动化转型的主体。三是要解决如何拿下市场的问题,这是大厂电动化转型的最终目的。

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方法论:大厂的实践经验

相较其他合资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被动应战局面,上汽大众可谓主动出击,发力最早,收获也最多。早在2015年就宣布将开发全新的纯电动专用的MEB平台,在上海安亭投产170亿元建成的国内生产效率最高、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专属工厂MEB工厂,并于2020年正式启用。

在新工厂正式启用后,上汽大众马不停蹄的推出了ID.4 X,ID.6 X、ID.3三款电车,2021年完成ID.系列产品布局。ID家族的惊艳亮相,透露出上汽大众在电动化时代领跑未来的决心。到目前,ID.家族车型总交付量达14.31万,拿下合资品牌纯电销冠。

与此同时,上汽大众的电动车生产基地布局也逐步向沪外基地拓展。目前,长沙新能源汽车项目也进入设备调试和生产准备阶段,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投产,规划年产能10万台,长沙工厂成为继安亭之外上汽大众又一新能源生产基地。

电动化转型方法论:大厂选择何种技术打造新车

不少人认为大厂落后的新能源技术,是大厂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的最大障碍。这种说法适用于标致雪铁龙、起亚等二线车企,对大众和丰田等一线合资车企来说并不准确。因为大众和丰田可以同时兼具燃油车、PHEV、纯电开发经验。

仅以当下最火的插混PHEV车型为例,一套PHEV混动架构由大功率驱动电机、大功率发电电机、大容量电池组、高热效率内燃机组成,技术复杂性远比纯电动车要难得多,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

以上汽大众帕萨特PHEV为例,电动机输出功率达到了85kW,再配合高热效率的1.4T发动机,系统综合功率达到了155kW,动力体验媲美钢炮级2.0T,综合续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以上,可市区用电,长途用油,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日常出行需求。

在纯电领域,基于MEB纯电平台优势,ID.系列采用了共壳方案集成,可以极大地减少续航的缩水,带来真实的续航水平。

ID.系列的另一大产品竞争力就是安全可靠,电池包通过了338项严苛测试,远高于国标53项的测试要求。如国标对于防水等级的要求是在1米以下浸泡半小时,ID.家族电池包会在1米水深下进行24小时的浸泡试验。

凭借出色产品力,ID.3连续夺得首批“中国健康汽车”荣誉、纯电动紧凑型轿车用户满意度(NEV-CACSI)第一、合资纯电动紧凑型车保值率排名第一、,并入选 “中国心”2022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

电动化转型方法论:大厂如何重夺市场和用户的心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与用户的“对话”正受到挑战。造车新势力以“用户企业”为名的创新“打法”,与用户建立更加高效的沟通机制,取得不错的成绩。

相比之下,传统车企通过经销商间接对话用户的路径逐渐受到挑战。前极狐汽车副总裁王秋凤曾表示,“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要构建以市场和用户驱动的企业管理体系,是必行之路。”

上汽大众的电动化转型不独在工厂,也不独在产品和技术,还包括的电动化营销和服务理念。在用户运营侧,ID. Day车主共创年度活动、“ID.合伙人”等用户运营相继推出,使得上汽大众在用户运营上取得长足进展。

用户直连直达方面,上汽大众超级APP已经吸收了1000万APP用户、累计互动逾1500万次,车主社区活力满满。

不仅如此,上汽大众还与年轻人玩到了一起,自去年ID.4 X上市交付以来,全国共组建了56个ID.车友会,覆盖超过29个城市,今年已成功举办近700场“i生活D玩家”车主活动。

作为直联用户的重要一环,上汽大众还围绕ID.系列车型,在全国范围内铺开ID. Store新能源城市展厅的建设,即便是在疫情期间也持续不怠。

此外,上汽大众ID.交付中心在上海正式营业,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带来了全新的一站式交付体验。用户可在一天内完成验车、付款、装潢、临牌上牌等手续,最快1.5小时便可提车,用户体验可以媲美“蔚小理”等一众新造车势力。

上汽大众ID.3成爆款说明了两件事,其一,大厂的电动化转型初见成效,其背后是上汽大众在制造、研发、营销、运营等体系化的电动化转型成果。

其二,大厂的电动化车型如果和新势力车型在同一价格带开启竞争,用户依旧认可大厂的这枚金子招牌,依旧为大厂的产品和技术买单。而大厂的体系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注定大厂可以竞争到最后,决出胜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