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泉 通讯员 付瑞勇

“在这条村道上自驾,恍如进入一个乡村大观园!”今年五一假期,在巴东县信陵镇土店子村,看到车窗外青山绕绿水、田野连村居的乡野风光,来自武汉的游客张先生不禁感叹。

7年前,土店子村很“土”:土瓦房、土泥巴路、土里刨食;7年后,土店子村很“潮”:花园村庄、彩虹步道、标准运动场、富民产业链……如今,土店子村已成为当地“和美乡村”的代表。


【资料图】

告别“人墓共居”旧习

墓园变身成村角公园

土店子村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20摄氏度,距巴东县城仅30分钟车程。近两年,村里改造26户村民易迁房,建起民宿一条街,游客纷至沓来。但随处可见的坟墓,常常让游客感叹“煞风景”。

原来,“人墓共居”一直是土家人的丧葬习俗,老人去世后大多就近安葬。土店子村也不例外,村里房前屋后大小坟墓120多座,其中核心区84座。

迁坟工作势在必行。2021年,村里圈了块地,拟作村级公墓用地。下半年,村里召开迁坟动员大会,村民一片哗然——

“天大地大,逝者为大,村里的规划应该为先人让路!”村里老人把拐棍杵得山响。

村“两委”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百姓家中打感情牌、算经济账,历时半年,磨破嘴皮,迁坟方案才逐渐被村民接受。

接着,13名村民出工出力,用2个月时间,建起一座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村级公墓。

但谁来“第一个吃螃蟹”,又成了难题。当年10月,村里老支书张永堂带头将祖坟迁到公墓。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仅用28天,核心区84座坟墓全部迁入了村级公墓,曾经的墓园变成了村角公园。

“豪华墓深埋绿化工作加快推进、2号公墓建设接近尾声、第三批坟墓搬迁工作今天已启动……”5月15日,手握一张殡葬治理进度表,村党支部书记张文灿说,绿色殡葬已形成新风气,看到焕然一新的家园时,村民们也就力挺了。

推进特色富民产业

端牢“肉篮子”“果盘子”

5月的阳光下,伫立在村文化广场的两个黑猪雕塑,丰满肥壮、憨态可掬,“土店年猪”四个红字格外耀眼。

2013年,村里引进乡贤能人谭显猛回乡创业,成立巴东县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走起“你的年猪我来养”的黑猪喂养个性定制路线,订单养殖解决了农户不愁养愁卖的难题。

同时,谭显猛试水农户、基地“三七分成”股份制模式,建设500亩“双臂式棚架”精品梨园,注册“香心梨”商标。

黑猪、香心梨成为土店子村现代农业的新名片,托起了村民的致富梦。

起初,梨树在村里“落户”时,遭到了很多村民的抗拒。

“水果又不是没种过,失败的教训就在眼前,为什么还要发展水果?”村民提出疑问。

原来,土店子村曾经发展过桃树,效果并不理想,百姓不得已砍树还田。

“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专家对我们村里的土壤进行过分析,结论是‘适宜’种梨,说明这次发展梨树的方向是对的。”村干部解释说。

为了发动村民的积极性,村里采用“以短养长”的经营方式,村民既当“股东”又当“工人”,不仅可以拿到两份收入,还能监管梨树的生长过程。

曾经反对发展梨树的张均先,仅去年就拿到入股分红加务工工资2万余元。全村50余户村民发展梨园500余亩,人均增收3000多元。

探索创建文明信用社

“文明存折”催生共建新风

“走,一起去打扫卫生啊,这两天游客多,垃圾也多,扫干净了明天迎接新客人!”4月8日晚,村民张永翠“呼朋引伴”,为第二天的梨花节活动打扫环境卫生。村民们纷纷响应,主动将游步道和自家庭院周边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看似稀松平常的一幕,却曾让张文灿伤透脑筋:“以前,村民大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为此,村里探索创建了文明信用社,为村民办理类似“一本通”文明存折,将村民的文明行动量化成分值存储。90余户村民成为文明信用社储蓄账户,村民在存折上存储积分可在超市兑换肥皂、洗衣粉、大米等生活用品。

从物质激励到习惯养成,一本文明存折成为激发村民参与村中大小事务的“催化剂”。

连接土店子村与209国道的入村主干道,以前仅有3.5米宽,路面坑洼,坡陡弯急。

村里决定拓宽该道路,打破发展瓶颈。“听说村里要修路,我的地你们拿去用,不要补偿!”村民谭光荣、张均先、黄兴芝等主动找到“村两委”表态。他们还主动和村干部一起到百姓家中做工作,仅一个月,沿线20多户村民的土地协调工作全部完成。去年12月,道路建成通车。

“这次梨花节一万多人涌到土店子村,不堵车、不拥挤,说明我们当初支持修路是对的嘛!”谭光荣笑道,3天的梨花节,给村民带来30多万元收入,大家共建共享,劲头更足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