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国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要实现的六大目标中,创新发展迈上新台阶排在首位。依托我省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支持高校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搭建政校行企之间的桥梁,更大范围整合平台、项目和资源,推进校企合作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湖北加快建设先行区的必然选择。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化校企合作创新,把包括高校、企业在内的创新资源集成起来,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合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做强一批创新型企业,支撑新时代湖北高质量发展。
校企合作创新面临多重困境
湖北高校研究人才富集,服务企业的人员较多,科技产出比较高。通过组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选派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开展联合科技攻关等,一定程度上增进了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但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与湖北建设先行区的需要还有差距。
缺乏有效的校企合作创新引导机制。一是如何破解校企二元的人事制度制约问题,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高校参与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引导科技人才投入创新的评价考核机制。二是缺乏校企合作创新的具体政策支撑,需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型”或“教育型”企业的认定、激励政策,出台“促进校企合作创新条例”或相关法规。三是投入保障不足。除了通过财政资金鼓励引导外,要打通校企合作创新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校企合作科技创新。
企业合作创新动力不足。全省国家级平台中只有少数以企业为依托单位,高水平科技人员少,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科研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需要解决的往往是当前最难的技术瓶颈,而高校教师很难一到企业即能解决这类难题,这就难免会影响一些企业与高校合作创新的积极性,使得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动力不足。
高校的科技供给能力不足。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多是围绕学术型构建的,与企业需求对接度不高,导致与企业合作创新时对接困难;大部分高校教师不具备行业从业经历和企业生产经验,能解决企业难题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不多,服务企业的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需要;科研项目与现实发展结合不紧,产出的科研成果与企业需要脱节;高校的人才评价机制、职称评聘制度改革滞后,科技人员习惯于发论文,“重理论、轻实践”倾向依然存在。
打造政产学研“命运共同体”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发挥高校和企业的优势,依靠政府、企业、学校多方努力,打造政产学研“命运共同体”,着力破解校企合作创新源头困境。
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校企合作创新机制。一是切实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搭建平台和组织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夯实行业、部门责任,形成支持校企合作创新合力。从财税金融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政策机制等方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为校企合作创新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探索“校企合作创新型”企业认定制度。对校企共建研发平台、科技人员与资源互通共享,或在国外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取得国际标准认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企业,可认定为“校企合作创新型”企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三是统筹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全链条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便于需求与供给有效对接。设立引导奖励基金,表彰取得校企合作创新突出成果的单位、个人,调动高校、企业合作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打造校企科技创新共同体。一是整合资源,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引导与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合作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研究院、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搭建校企共享创新平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二是校企共组研发团队,围绕企业需要开展创新研发。针对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整合校企双方资源,开展联合攻关,达到“1+1>2”的效果。三是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产出的专利成果直接在企业应用,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加快已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高校专利开放许可,促进专利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激活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破解研究应用“两张皮”。在项目选择上,依据产业发展需要、市场需求以及技术发展趋势选题,减少“学术思维”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最大限度将课题研究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避免产学研用脱节。在技术攻关上,企业作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的主体,应广泛动员自身的技术力量、配置设施设备等资源,依据市场需求,与高校合作对接,协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创新投入上,引导企业提升创新意识,舍得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使研发资金更多地来自企业或市场,政府的扶持主要起引导作用。
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激活创新动能。人才有活力,创新才有动力。一方面,探索有利于激发科技创新的人才评价办法,把通过校企合作创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技术进步作为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着力科技人员兼职改革,打通校企人才互用通道。避免因人员编制而影响科技人员作用发挥,探索以项目为引领的校企人才互用,允许高校教师在完成好本职工作前提下到企业任职或兼职,选聘优秀企业家、技术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形成产学研用共同体,使技术优势转化为生产力优势。
(作者为湖北科技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