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祝华 通讯员 李琳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初夏时节,京山市罗店镇马岭村后山上,千亩红叶李、茶梅、黄金槐、紫薇等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宛如乡村公园。

其实,眼前这片林海原本是片光秃秃的荒坡地。2018年,马岭村将荒坡地从村民手中收回,送给企业经营苗木。5年后,“无用”荒坡地变身绿林花海,四季花开不断。

以花为媒,马岭村引进专业旅游公司打包运营村里文旅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曾经的空壳村变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村集体年收入近200万元。

荒坡地一元一亩“请”给村民

几十年前,马岭村后山本是一片面积千亩的集体林场,因多年砍伐,上世纪80年代,只剩荒坡地。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荒坡地根本没人要。”老村干部马汉延说,村里地多人少,且世代习惯种水田,荒坡地收益又低,分田到户时荒坡地一直没分下去。

上世纪90年代,政策鼓励多种经营,村里尝试利用荒坡地种水果,因不懂技术、缺乏管理,均以失败而告终。

村民不愿要,村集体不会经营,荒坡地一直光秃秃。

2000年后国家愈发重视环保,村委会就找家庭条件较好的农户,说好话将荒坡地“请给他们”,一亩地20元租村民20年,即一亩一年一元钱。1000亩荒坡地,“请”给30多户村民,主要种些玉米、芝麻等旱作物。

2009年后,一些河南人到村里种花生,村民将荒坡地80元一亩出租。2015年后,租金涨至200元/亩,个别农户年租金近万元。

村集体收地“送”给企业

2012年,在北京一布鞋厂做管理的村民张立回乡,三年后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人口流失、集体经济薄弱、村庄空心化……家乡该如何发展,张立陷入沉思,只有利用市场手段盘活资产,集体经济发展才有出路。

“村集体资产只有这千亩荒坡地。”2016年,张立萌发一个大胆的想法,把租给村民的荒坡地收回,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村委会讨论,获多数支持。随后,大伙分头做村民工作,给予适当补偿,成功收回荒坡地。

地收回后如何盘活?有村干部建议,种松树发展松菌和林下经济,而张立倾向引进企业经营,但马岭村交通区位差,没多少企业愿意来,最后他将目标锁定家乡能人创办的园林景观公司——湖北景美天成公司。

彼时,房地产行业红火,景美天成有意扩大苗木基地,但不愿到偏远的京山建基地,所出租金也低于张立预期,合作限于僵局。无奈,村集体试种美国湿地松,又面临无人管理等问题。

“能不能不要租金,先把企业引进来?”部分村干部不理解,但张立力排众议。景美天成也被家乡人的诚意打动。

2018年春,马岭村与景美天成签约:马岭村1000亩荒坡地0元租给公司20年,但坡地必须当年见绿,至少种植400亩木本花海,租期满后必须留下树干直径不低于10厘米、间距不大于3米的景观林。经营良好,到期可续约。

签约后部分村民议论纷纷。面对不理解,张立坦然说,以后大家会明白的。

荒坡地变身绿林花海

“家乡的事,一定要办好。”景美天成公司总经理郭峰表示,自己对家乡有感情,也想做点儿事,签约后就认真规划,先后投资3000万元,美化小山坡。

为了种树,公司随弯就势新修两条环山公路,还将山顶张家大堰整修一新。

“所有树种都是公司精心挑选的。”郭峰介绍,公司精心搭配树种,400亩木本花海几乎一年四季有花。春天有70亩早樱、100亩红梅,花色相互搭配;秋天有红叶树、100亩紫薇树,仅紫薇就有红、粉、紫三种花色;冬天有黄金槐、茶花树、茶梅等。树苗大多从公司武汉蔡甸基地移栽,部分基地没有的树苗,公司从市场上购买。

当年底,1000亩荒坡地全部铺绿,共栽种树苗10万多株1000多种,部分树种在京山独一无二。经几年生长,最大的树直径达20厘米。郭峰介绍,公司需要苗木时,间隔采挖,确保荒坡四季铺绿,常年有花。

张立告诉,保守估计现在绿林花海价值3000万元以上,20年合作期满后,留下的苗木价值在6000万元以上,是单纯将荒坡地承包收租金的几十倍。

“以花生金”产业兴

漫步马岭村,小洋楼栉次鳞比,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每天给苗木浇水、剪枝,年收入3.6万元。”2020年以来,在家照顾父亲的村民崔鄂平一直在景美天成打工。像他这样,在景美天成打工的村民有十几人。

随着荒坡地上的苗木变身绿林花海,游客也多起来。村里又建起农耕体验园、生态田园餐厅,规模化发展大棚蔬菜、养殖浙江湖羊。穿梭于村间,一排排塑料大棚颇为壮观,大棚里鲜嫩黄瓜、青椒长势正好,连片的葡萄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带孩子看花海,体验农耕乐趣,到山顶堰塘垂钓,仿佛回到童年。”来自武汉的游客李华勇说。

马岭村的蝶变还吸引了社会资本的关注。2022年5月,湖南一旅游公司与罗店镇签署协议,托管运营马岭村的相关资源,发展农文旅项目。

“第一年托管费为60万元,以后每年按比例递增。这种合作模式既增加游客,又增加就业岗位,还保证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张立信心满满地说。

以花为媒,农旅融合,马岭村“弱马”变“骏马”,村集体固定资产2000万元,先后荣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等称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