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法医秦明,一线法医,悬疑作家。入行较早,经验颇丰,绰号“老秦”。阅尸无数,明察秋毫,只为沉冤得雪,人间太平。著有法医秦明系列、蜂鸟系列、守夜者系列、科普书系列。新书《白卷》卷首写道:“众生皆有面具,一念之间,人即是兽。”“《白卷》根据令人心碎的真实事件改编,爱入歧途,深不可赎!”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肖颢
7月29日,畅销书作家法医秦明携新书《白卷》来汉分享,活动安排在当天下午,上千粉丝来到现场,不少粉丝上午就抵达了,足见法医秦明的号召力。当日,法医秦明也是上午先上了半天班,再赶来参加这场新书发布分享会。
创作有《尸语者》《无声的证词》《幸存者》《玩偶》等多部法证悬疑小说,法医秦明被称为“法医界里最会文学的,写作界里最会法医的”。在新书分享会之前,法医秦明接受了极目新闻记者的访谈。
未成年人悲剧,大多与家庭关系和成长环境有关
记者:新书《白卷》聚焦的是亲子关系,以未成年人为书写对象,能谈谈你的实际工作和小说创作的关系吗?
法医秦明:我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碰到未成年人死亡或者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在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多多少少会了解到这些孩子背后的故事,尤其是他们的家庭关系。总结下来,很多悲剧的发生,实际上跟他的家庭关系和从小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于是,我一直想写一本关于孩子的书,有些是孩子犯罪,有些是孩子成为被害者的悲剧,从而作为警醒,呼吁全社会都能多多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们作为成年人,也要关注自己家里的亲子关系。
记者:你写的案件里,有一些孩子,他的家庭是比较贫困的,还有一些是家庭条件特别优越的。
法医秦明:我觉得家庭环境好不好,跟家庭条件好不好,完全是两个概念。富人家的孩子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穷人家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家庭环境缺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或者是对孩子过分关注而对孩子造成心理压迫,比如有的完全甩手不管,有的甚至在孩子的房间里装摄像头。这两种其实都是“越界”的行为。如何去把握住亲子关系的距离,还是挺重要的。我在书中会提出这些问题,但是不会给出建议,因为我不是儿童心理学或者亲子关系的专家,我觉得这方面家长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我身边的法医都是乐天派”
记者:作为法医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看多了凶案现场,晚上会不会做噩梦?
法医秦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肯定是要经过一个心路历程,年轻法医刚开始会有这种情况。一开始,可能单纯是害怕或者是恶心,慢慢开始有思考了,就会想这个案件背后的故事,把案件背后的故事想多了,实际上会对情绪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影响判断,我认为这也是不可取的。从刚开始的害怕到怜悯,或者疾恶如仇,最后法医的心态都是走向一个平衡。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法医都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性格都很像,对吧?我身边的法医都是乐天派,反而很少有内向或者抑郁的。因为见得多了,就明白没什么过不去的坎,生活就是要每天开开心心的。
记者:来参加你的新书分享会的读者各个年龄层次都有,从初高中生到大学生、中年人。你觉得你的书为什么会受欢迎?
法医秦明:我个人觉得,法医故事本来就是好故事,因为它涉及很多问题。第一个可以学到很多专业知识,当你关注网上一些舆论的时候,如果你具备这个专业能力,你可能很快就能看出这件事情的本质,键盘侠再带节奏,也带不走你。第二,法医故事本来就是逻辑推理的故事,有现场推理、心理推理,有很多看头。第三,法医职业接触的都是悲剧,而悲剧的背后通常都有人性的东西,所以看法医故事也是揭示人性。
法医,都有信仰和使命感
记者:当法医非常艰苦吧?
法医秦明: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没有解剖室,就只能在户外找个犄角旮旯解剖,天气再热,也得在大太阳底下解剖,冬天冷得瑟瑟发抖,也只能坚持解剖。法医经常会接触到腐败的尸体,这个时候就只能自己忍着,耐着性子,经常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不仅如此,我们法医还常常被歧视。比如,很多人不会和法医握手,不和法医一起吃饭,甚至洗过手的肥皂都会被扔了。
记者:许多畅销书作家出名后,辞去了原来的本职工作,以写书为职业了。你写过这么多书,成为有名的畅销书作者,同时还一直坚持在法医一线工作,你是怎么想的?
法医秦明:法医的确是比较辛苦的,而且工资也就是普通公务员的工资。如果是为了赚钱,我们不会干法医,选择干法医的都是有信仰和使命感的。一开始我拥有很多读者后,也受到过诱惑,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干了,开个工作室。”还有人说:“你到我公司来,当个首席内容官,给我选剧本就行了,待遇都会比你当法医好上几倍甚至十倍。”
我觉得,那些出名后辞去了工作的作家,他们是有文学理想的,希望在文学上做更多的事情。而我的梦想是扎根在法医这个职业。我去写书,也是为了宣传法医,让大众了解法医这个职业,了解案件发生背后的故事带给人的警示。让善良的人提高警惕,让怀恶的人放下屠刀。我想通过法医故事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只要是犯罪一定会留下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