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7月28日,河南省审计厅发布了《关于2022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该《报告》公布了河南省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情况,揭示了部分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使用不合规、截留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虚报项目开工完工、工程质量不达标、非受灾项目违规获取重建资金等问题。河南省审计厅回应称11月底前公布全面整改报告。(据8月9日央广网)

来源:河南省审计厅官网

近日,特大暴雨袭击京津冀,多地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牵动人心。而2021年7月发生在河南的那场严重的洪涝灾害,居然以这种“冷门”的审计报告的形式,再度成为公众热议话题,让不少人感到诧异,又感到气愤!

从古至今,赈灾救难都是人命关天、至关重要的大事,救灾款能不能专款专用,落到实处,决定着受灾百姓生活能不能尽快回到正轨,财产损失能不能尽可能挽回,一些受到损毁的重要公共服务设施能不能及时恢复,地方防灾减灾能力能不能增强等,无论是为了保障民生福祉,还是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秩序,救灾款都是救急钱、救命钱,绝对不能滥用,更不能乱用。

《报告》中关于特大洪涝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审计情况(央广网发 河南省审计厅官网《报告》部分截图)

但就是这样一场全国关注的洪灾,灾后重建资金管理居然被查出如此多的漏洞,可以说是千疮百孔,触目惊心。根据审计报告,发现有242个项目建成后存在质量问题,涉及73个县区,投资额共计33.46亿元;162个项目推进缓慢,涉及投资额31.27亿元;24个项目未经验收就交付使用,涉及投资额33.46亿元;还有22个项目虚报开工或完工情况,涉及计划投资额12.83亿元。最让人气愤的是,卫辉市等2个县融资平台截留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091万元;3个非受灾项目违规获取重建资金3.75亿元。

本该用于重建家园、扶助灾区的资金,就这样被拆分、被侵吞,很多资金根本没有花在刀刃上,还有的甚至来路和去向都不明,严重影响了灾区的重建进程,违背了国家划拨专项救灾资金的初衷,极大地损害了受灾地区群众的利益。利用资金管理漏洞,挪用、截留、侵吞灾后重建资金,是典型的违规违纪行为,而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更可能构成挪用特定款物罪。把国家的救灾款当成“小金库”,把百姓的救命钱当成“唐僧肉”,简直是罔顾法纪,胆大妄为。

救灾款没有实打实地用于救灾,不但让群众利益受损,让百姓生活受困,也凸显出救灾重建资金的使用过程依然缺乏透明度和公开性,让一些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钻了空子,更让一些居心叵测的人有了可乘之机。这样显而易见的违法违规行为,如此普遍地在监管部门眼皮子底下发生,更让人觉得困惑和疑虑:监管为何在这整个过程中失灵,为何没有及时发现并制止违规行为?为何没有守好专款专用的闸门?为何没有将受灾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这则审计报告如同一记重锤,再次警醒了灾后重建资金严格监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救命钱到底是怎么被浪费、被滥用的,必须一查到底,严肃追责。各地更要多措并举,进一步细化操作流程,按照规定做好灾后重建资金使用的公开公示流程,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截留、挤占和挪用,对于一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违纪行为,都要严惩不贷,确保救灾资金真正用于灾区重建,真正保障百姓福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