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盛传于哪个朝代?
清明节盛传于唐宋。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坟墓的风俗逐渐盛行。唐代时,人们逐渐接受清明扫墓的风俗,且越演越烈。朝廷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前的寒食节。到宋代,清明节将寒食节完全替代,并承载原属于寒食节的节俗功能。明清时期,清明扫墓风俗更加盛行。直到现今,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1、扫墓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
清明节本属“祭祖节”,是表达孝道的重要节日。而以祭祀场所的不同,还可以分为墓祭、祠堂祭。清明节扫墓一般上午进行,还要携带酒食果品,在墓前焚烧纸钱。为坟墓培新土,叩头祭拜。
2、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所以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3、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