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龙华、通讯员孙苗)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省委、省政府近期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进行解读。

《实施意见》确定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在县办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五个”全覆盖;中医药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中医药特色服务、医卫融合、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和信息支撑等“七大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新进展。

省政府副秘书长周勇介绍,在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湖北实际,《实施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聚焦破解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加大对中医药政策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着力健全“七大体系”,提出27项重点任务。


(相关资料图)

《实施意见》提出,建成以国家、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为龙头,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将中西医协同发展纳入公立医院评审和绩效考核。

《实施意见》要求,深入实施“一县一品”建设工程,重点培育“十大楚药”和“五大特色药材”,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总面积稳定在550万亩左右,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达260万亩以上。做强中医药龙头企业,实施“一品一策”提升计划,加强中药新药研发和已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培育中药大品种大品牌。

让荆楚中医药面貌焕新

——解读《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中医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植根于华夏沃土的中医药,一脉相承、绵延千年,守护着炎黄子孙的健康。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为建设中医药强省描绘了新时代的蓝图。

6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发布会上,卫健、教育、科技部门和黄冈市政府负责人,分别从各自目标任务出发,用一个个“数”说,解读诠释着抓落实“怎么干”。

中医药服务五个全覆盖——

让居民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百姓希望在“家门口”就能享有“看得上、看得好”中医药防病、治病服务。但当前,中医药服务发展水平、优质供给还不能满足大家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破解?

“建设特色鲜明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陈红辉表示,到2025年,全省中医医疗机构要达到2215家、中医医院达到17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85张,实现县办中医医院、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等“五个全覆盖”。

同时,我省将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专科、平台专科、薄弱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三专科一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打造中医特色样板的县中医医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

此外,为提升中医药应对疑难危急重症的能力和水平,将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联合攻关。加强“专病、专方、专技”建设,优化推广中医药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技术指南,做优做强中医药优势专科专病集群。发挥国家中医疫病防治、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作用,提升我省传染病中医药诊疗和研究水平。加强全省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检测实验室和应急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市、县级中医医院卫生应急能力。

“治未病”是中医药独特优势。我省计划制定推广一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323”攻坚行动中,加快推动中医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做好糖尿病、高血压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中医药干预试点。

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

加快培养高水平中医药人才

怎样培养出高水平中医药人才,为传承创新提供支撑?教育部门已拿出了“一揽子”计划。

“进一步深化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启红介绍,我省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试点,推动中医学长学制教育改革。推进中医药课程教材体系改革,优化中医药类专业培养方案,提高中医学类专业经典课程比重,建设一批中医药类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中医技能等纳入相关研究生复试考核内容。合理确定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招生计划,逐步增加中医(全科医学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

中医药院校学科专业布局也将调整优化。我省将集中优势资源布局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学等大健康领域中医药专业,强化中医基础类、经典类、疫病防治类学科专业,支持医学院校加快培养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

针对急需的基层中医药人才,教育部门将组织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相关高校继续承担和实施好农村订单定向五年制本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省“万名大学生村医”计划工作。每年招收“中医学”定向本科生培养100人左右,定向培养计划全部列入普通高校定向就业招生计划,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卫生人才。在定向培养大学生乡村医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中医学常用诊疗技术纳入方案并统一实施,构建与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三年后3家龙头企业产值过50亿——

培育中医药大品牌大产业

中医药龙头企业短板一直是困扰我省中医药产业壮大的难题之一。如何帮助企业“强筋健骨”,相关部门正协同发力。

省卫健委介绍,通过实施中医药龙头企业壮大工程,做强一批省内中医药龙头企业。到2025年,龙头企业产值超过50亿的3家、超过30亿的5家、超过10亿的10家。实施“一品一策”提升计划,推进蕲艾、黄连、茯苓、天麻等“十大楚药”延链补链强链,加强中药配方颗粒和新药研发生产,鼓励已上市中成药二次开发,培育中药大品种大品牌。

“近年来,我省1类中药新药生产批件及临床批件数位居全国前列,说明科技支撑作用明显。”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戴新明介绍,近年来,围绕中医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科技厅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布局。

目前,全省依托省内优势高校院所、医疗机构、龙头企业,组建了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家、重点实验室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技术创新联合体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1家,以及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企业、基地50家,形成了多层级、全方位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实施四大工程做“示范”——

黄冈答好中医药时代考题

继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黄冈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后,前不久,黄冈又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近年来,黄冈一步一个脚印发展中医药,逐渐将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和独特的中医药资源禀赋,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

“我们将拿出超常规举措,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答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时代考题。”发布会上,黄冈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洁坚定地说。

目前,黄冈正重点实施四大工程,举全力办好国家示范试点。

实施“名医再现”工程。围绕中医药师承名师培养,市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与中医药高等院校合作开办中医师承班,培养传承人;设立中医师承奖励基金,新建45个名医师承工作室;建立中医适宜技术市级医保目录,在全市中医医疗机构中推行中医适宜技术护理处方权。

实施“时珍人才”工程。按照现行引才待遇150%的标准,引进一批中医战略人才团队,三年内培育3至5个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团队。实施基层中医药人员编制池管理,建立“县管乡用”轮岗机制。保障基层中医药人员收入不低于乡镇卫生院平均水平,不足部分由财政补齐。大力推进“西学中”培训工作,将参加“西学中”培训学分达标作为职称晋升的优先条件。

实施“医防惠民”工程。安排专项资金,3年内实现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和村“中医阁”建设全覆盖。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市域全覆盖。打造3至5家中西医协同“示范”医院、30个中西医协同“示范”科室。

实施“改革强基”工程。压实各级主要领导责任,持续增加中医药事业投入,强化医保政策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