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开启新的创新周期,制造业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直面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突出强调“实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行动”,突破性发展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等五大优势产业。

灼灼目光,孜孜步履,武汉以全城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扛起高质量建设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武襄十随”汽车集群等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重任——

光谷向东,武汉拥抱鄂州、黄石、黄冈,共织“光芯屏端网”创新产业链,光纤光缆产量全球第一,光电器件、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量全国第一;车谷向西,武汉牵手襄阳、十堰、随州,同筑全国汽车发展高地,商用车和专用车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一束光”串起光谷科创大走廊

时值盛夏,黄石市开发区·铁山区的智慧激光产业园内,锐科激光制造基地一片繁忙,三大核心部件之一的泵浦源生产线已全线投产,偌大的车间却鲜见员工。

“公司将生产的激光器卖往华工科技,华工科技的激光器加工装备也会稳定供给我们。”锐科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闫大鹏介绍,研发在武汉、生产在黄石,光谷科创大走廊上的产业配套和良性联动,让国产激光装备稳稳安上了“湖北芯”。

武汉市光电子信息集群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光模块研发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和全国最大的高端激光设备生产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光电子信息领域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和头部企业。在美国国际光学工程协会公布的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中,亚太地区仅4家上榜,“中国光谷”是国内唯一上榜区域。

追“光”而行,依“武”而兴。2021年2月,光谷科创大走廊启动建设。两年多来,这条大走廊上,各类产业要素加速流动、整合,创新脚步“双向奔赴”。

精准配套上下游需求,鄂州葛店与光谷共建光电信息产业聚集区,三安光电、瑞华光电、芯映光电等龙头企业领衔下,新型显示、光电子器件、半导体材料等产业集群成链。

深度融入武汉供应链,黄石200多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与汉企建立稳定配套,约占黄石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数的30%,去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02%。

尽心承接科技创新溢出,黄冈借助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黄冈分平台,2022年承接“研发在武汉、制造在黄冈”项目19个,落实转化科技成果87项。

紧跟这束“光”,鄂州、黄冈、黄石纷纷在汉设立离岸科创园,跨区域创业孵化如火如荼。目前,光谷科创大走廊上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滚滚车轮托起“武襄随十”

一条汽车大走廊,让武汉、襄阳、十堰、随州牵起彼此的手。

作为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在鄂历史悠久。以武汉为龙头,这条产业廊道已成长为全国重要的轻重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基地。

“坚持科技研发是汽车产业的根本。这里完整的产业链、人才链和生态链,是我们选择扎根的根本原因。”岚图汽车CEO卢放说,在武汉经开区成立3年来,岚图已形成自主可控的研产供销全链路体系化能力、先进完备的高端新能源整车生产智造能力、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全栈自研能力。

迄今,岚图汽车已推出高端SUV、MPV、轿车三大品类,成为产品布局最完整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今年1月跻身福布斯中国2022年新晋独角兽。

以岚图为代表,武汉经开区已集聚9家整车企业、13家整车工厂和12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逐步构建起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电气系统等的完整汽车产业链,整车产能25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车谷”。

去年6月,武汉经开区揭牌成立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打造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目前,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东风云峰等新能源整车工厂已经投产,中创新航、智新科技等“三电”新能源核心配套项目“破土而出”,博雷顿新能源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项目建设正酣,武汉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依托“中国车谷”硬核实力,在这片产业热土上,“武襄十随”汽车集群构建起了全国唯一全系列发展的汽车集群。其中,武汉主攻汽车及零部件研发和乘用车制造;襄阳轻型商用车和中高端乘用车制造具备相当优势;十堰在中、重卡车及军用车制造领域长期领先;随州主打专用车制造。

车轮滚滚,引擎强劲。目前,“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产值已突破65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方阵。根据规划,到2025年,这一产业集群将实现整车生产规模400万辆,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1万亿元,产销量占全国比重超过10%。

“光车联动”向未来

起步、停车、转弯,识别红绿灯和附近的车辆,所有动作都能自动完成,驾驶座上的工作人员双手脱靶,司机变身安全员,车辆无需人工操作。

这辆行驶在武汉经开区街头的轻舟无人小巴,能看能听会思考,是辆十足的“聪明车”。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摄像头的多重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实现无人驾驶平稳安全。

作为承载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空间和汽车产业决胜下半场的关键,近年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蓬勃发展。面对全新风口,“中国光谷”和“中国车谷”紧密携手,共同推动汽车与信息通信、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

2022年5月,为补上车规级功能芯片研发、制造的关键一环,位于车谷的东风集团与位于光谷的中国信科联手,与8家企事业单位和高校一起,共建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经过一年攻关,已有三款车规级芯片成功流片(在集成电路领域,指试生产),填补国内空白。”东风技术中心副主任杨彦鼎介绍,实验室完成了国内首款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车规级MCU芯片,突破了汽车芯片定义、设计、工艺等核心技术,逐步实现关键芯片“从无到有”。

联合体取得的成绩,是近年来光谷、车谷在科创、产业等方面深度耦合的缩影。在算力支撑领域,位于光谷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和武汉超算中心,可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企业研发提供强大算力支撑;九峰山实验室填补了化合物半导体领域的生态空白,其研发的氮化镓、碳化硅芯片是新一代功率器件的核心,将为新能源产业提供强“芯”脏……

持续铺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在两地日渐成势——当前,200余家相关企业汇聚光谷,其中上市公司28家,“软实力”与“硅含量”引人注目,而武汉经开区也已初步形成包含296家规上企业、50家重点企业的产业集群。

融汇光谷、车谷的创新基因,“光车联动”正凝聚起两大优势产业基因,加速来自湖北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奔向世界舞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