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先宏、通讯员黄敏、陈雪莹)运用5G技术,在长江布设水下声呐,就可以追寻到江豚踪迹,并实时识别截取江豚影像。“数字江豚”科技应用,将解决江豚保护面临的不可感知难题。
8月15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深入浅出讲解的“声光融合长江江豚智慧监测技术”,让现场中小学生对“数字江豚”科技应用技术充满期待和好奇。郝玉江介绍,这项技术已在南京应用,武汉有望引入这一技术,对迁居武汉的江豚进行跟踪监测。
当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以“数字江豚科技赋能”为主题的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科普大讲堂暨“数字江豚”重点技术应用科普活动,在武汉云数字经济总部举行。武汉小学、武昌实验小学、水果湖一中、南湖中学、第45中学的5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一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学生们参观了“数字江豚”文创作品展,远程观看了江豚实时动态;郝玉江副研究员讲解了江豚保护及江豚声呐系统科技与应用、声光融合长江江豚智慧监测、鲸类实时声影像监测等相关知识;武汉云介绍了“数字江豚”概念及相关情况;武汉新原力公司介绍了江豚保护公益+元宇宙互动社区的相关情况。
“数字江豚”是长江大保护生态公益事业与数字科技结合的全新尝试。该项目依托数字技术,对长江江豚的栖息环境、繁育保护、科学监测、文化创意、社会参与等进行全方位数字赋能,构建与江豚保护相关的数字“生态群落”,传播江豚文化,实现生态江豚、文化江豚和经济江豚的融合发展,为濒危物种保护探索数字化路径,打造数字科技助力长江大保护、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样本”。
“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是全国首家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成立两年以来已举办60余场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线上线下总计覆盖人群超亿人次。本次科普活动旨在通过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的影响力,唤起社会对江豚保护的关注和重视,共同守护长江的宝贵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