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有着全球最严苛的汽车认证标准,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地位举足轻重。
能够在欧洲汽车销量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意味着这家车企拥有不同凡常的技术实力和过硬的产品力。
(资料图片)
众多中国汽车品牌,都把出口欧洲市场,作为“证道圣地”,来一场“华山论剑”。
进不去的欧洲市场
过去,一个又一个国产汽车品牌,尝试打开欧洲市场,却半路折戟。
2005年,首个出口欧洲的国产汽车品牌陆风,进入欧洲市场,试图以低价打开市场。
然而,不久后,全德汽车俱乐部(ADAC)发布对陆风汽车E-NCAP碰撞试验报告,指出这是“过去20年的撞击测试历史中最糟糕的成绩”。一夜之间,在海外无人知晓的陆风,在欧美汽车业内家喻户晓。
2007年,华晨尊驰车型开始向欧洲出口,华晨规划的总计出口量,达到15.8万辆。然而,在ADAC组织的碰撞试验中,尊驰得分仅为1星。欧洲媒体讥讽那句“来自中国的废铁”,让国人如鲠在喉,“粗制滥造”成为当年欧洲对于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
在两次数据糟糕的碰撞测试中,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受到了极大的损伤,中国汽车厂商的信心也受到影响。
此后十几年间,仅有观致汽车、吉利汽车等中国自主品牌闯荡欧洲。尽管观致3、帝豪EC7在E-NCAP年度碰撞测试中拿到高分,但进入欧洲汽车市场后,并没有激起市场浪花。反观国内市场,中国自主品牌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市场份额长期低于50%。
传统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在国内与合资品牌对抗尚处劣势,更何况是在燃油车的故乡欧洲呢?
直至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在欧洲市场“一雪前耻”的期待终于有了回响。
在2022巴黎车展上,中国新能源汽车密集、高调亮相,成为了焦点。法国当地媒体报道称,“中国车企发起了大规模的欧洲攻势。”
随后在10月,租车巨头Sixt没有订购大众新款ID.4,而是订购了10万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被德国《焦点》周刊称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此后,无人再敢嘲笑中国汽车制造商。
新能源汽车撬动欧洲市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井喷式发展,中国汽车出口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能源车正在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这主要表现在出口规模上,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实现201.5万辆,同比增长101.1%。其中,新能源车出口59万辆。
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55%,首次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车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90%,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
中国汽车出口规模在近两年表现出高速增长,而在2014-2020年,长达七年的时间,中国汽车出口量仅仅维持在百万辆左右。
其次,表现在洲际整车累计出口份额上——2018年-2022年,我国向欧洲市场出口的份额由6%提升至26%,在去年10月、11月,更是高达34%。而在南美洲、非洲市场份额则分别由19%、12%下降至14%、7%。
(来源:崔东树公众号)
新能源汽车,改变我国依赖亚洲和非洲等部分穷国和不规范国家的汽车出口被动局面。过去看似坚不可摧的欧洲市场,迅速被中国新能源汽车“攻破”。
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1年是中国汽车进军欧洲的关键一年,该年度中国对欧盟的汽车出口激增156%,达到43.5万辆,其中不少是新能源汽车。
2021年至今,众多新势力品牌如蔚来汽车、爱驰汽车、岚图汽车、威马汽车、小鹏汽车将欧洲市场作为出口的第一站;自主品牌比亚迪、上汽、一汽、吉利、长城汽车也纷纷布局欧洲市场;特斯拉中国也同样通过上海工厂,向欧洲市场出口汽车。
到2022年,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前三季度,接近90%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往了欧洲和亚洲。其中,出口欧洲的新能源汽车占比为46.8%,超过出口亚洲规模。
为什么欧洲国家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理想国”呢?
一方面,这与欧盟出台“禁燃令”有关。今年4月,欧盟理事会批准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正式生效,从2035年起在欧盟范围内停止销售化石燃料汽车。在政策推动下,欧洲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8-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年均增长率为58%,仅次于同期的中国61%,增速世界第二。
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欧洲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电动车市场,且市场发展迅速,欧洲电动汽车的全年渗透率已接近20%。现在进入欧洲市场,正赶上最好的窗口期,可以借机在海外市场打造中国汽车品牌。”
“随着电气化需求的增长,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与国内有点接近,销量每年大概增长20%左右,增长速度也很快。与中国类似,整个欧洲国家也都在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与BEV车型。”上汽国际欧洲公司前任副总经理刘新宇指出。
另一方面,欧盟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实行了高额补贴政策的刺激。欧盟各国如德国、法国、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意大利、挪威都对新能源汽车实施了相当高的补贴政策。欧盟本身还对各国的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给予补贴,最多的汽车补贴优惠能达到七千到一万欧元,这极大地刺激了欧盟各国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以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挪威为例,岚图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挪威有着全球最高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极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再加上挪威人对环保理念的热爱,推动了岚图汽车在挪威市场开启全球化战略的布局。”
欧洲市场,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出口欧洲成了当下中国汽车品牌出口的大势所趋,但在欧洲市场,中国汽车品牌仍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2022年,欧洲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甲分别是:Model Y、Model3及大众ID.3,在国内年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比亚迪,又或是声量浩大的蔚小理,在欧洲市场上表现并不起眼。
在汽车工业发源地德国,去年销量最好的中国品牌是上汽名爵,卖了8700多辆。而当地最受欢迎的电动车品牌是特斯拉,卖了6.9万辆。
在新能源渗透率最高的挪威,去年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是特斯拉,共售出2.1万辆,占了15%的市场,而上汽名爵、比亚迪、蔚来销量在几千辆,小鹏、岚图去年销量在百辆左右,合计市占率也只有6.5%。
不难看出,当下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仍难以与特斯拉、大众抗衡。虽然中国凭借新能源汽车,深入欧洲腹地,但目前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欧洲市场,还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欧洲汽车公司眼下将继续面临供应链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并且欧洲公司更专注于在欧洲制造更昂贵同时产量更小的电动汽车。”
“而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在其国内市场对电动车开发进行了优化,这使得他们在能够提供新技术、新概念的同时,生产的BEV在售价上面也更加容易让消费者接受。”普华永道德国合伙人兼汽车行业负责人Felix Kuhnert表示。
普华永道预测,在两至三年时间内,欧洲将从汽车净出口地区变为汽车净进口地区——2025年的进口顺差将超过22万辆。
到2025年,中国制造的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可能高达80万辆,约33.3万辆将来自从中国向欧洲出口电动汽车的国外汽车品牌。
同样,Canalys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考虑欧洲市场主流产品平均售价与中国汽车出口产品均价的高度贴合,以及欧洲NEV市场教育成熟度较高等特征。预计在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在欧洲市场中渗透率有望提升至16.5%。
实际上,去年中国已经成为欧盟第一大汽车进口来源国,而在2018年,中国还仅是欧盟第九大汽车进口来源国,这也能看出,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的出口增速迅猛。现在中国汽车的境况与过去大不相同了,而未来,还具备无限可能。
目前,德系、法系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逐年缩小,而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的份额正在逐步扩大。在欧洲,每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
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而言,欧洲市场更像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试金石。通过欧洲市场的验证,中国汽车摆脱了低端产品的形象,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类,实现向高端产品的蜕变。
正如彭博社分析指出:中国已不再是低成本电子设备、家电和圣诞玩具的‘世界工厂’。中国企业正通过向竞争激烈、监管严格的海外市场提供更复杂、精密的产品,从而向制造业价值链上游移动。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这只是一个开始,中国汽车目标是到2030年向海外销售800万辆乘用车。”
接下来,中国汽车还将走向世界,征服世界。